兰伯特-伊顿肌无力综合征

跳转到:导航搜索

简介|

兰伯特-伊顿肌无力综合征(LEMS)是一种罕见的疾病[1][2][3]它会导致肌肉无力的逐渐发作,这经常被误认为[2]

病因|

这与小细胞细胞有很强的联系[1][2][3]其他[2]

病理生理学|

钙在神经肌肉连接处突触前膜内ACh的囊泡释放中起着重要作用。在LEMS中,抗体是针对调节ACh释放的电压门控钙通道而产生的。这会阻碍钙的正常流动,从而阻止乙酰胆碱从其囊泡中释放。几乎没有ACh进入突触间隙。因此,肌肉收缩很小甚至没有。[1][2]

[4]

与重症肌无力相反,持续或重复的收缩导致力量的改善。这被称为运动后或激活后促进。[3]它的发生是由于重复的肌肉收缩导致突触前膜中钙的增加。这种钙的积聚通过与多个囊泡结合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多余的钙被线粒体清除。因此,这种影响是暂时的。[2]

临床特征|

患者通常为50岁以上的成年男性,表现为以下任何一种[1][2][3]

  • 无力-常见于下肢近端肌肉。逐渐地,无力从近端肌群向远端肌群和颅骨方向发展。上肢逐渐累及,最后累及眼球区。LEMS的肌肉无力通常与高度残疾有关。临床医生可以诱发“兰伯特征”,在反复评估握力时,握力变得更强。炎热和疲惫加剧了虚弱。
  • 反射减退-深层肌腱反射抑制或缺失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然而,患者可在运动后表现为正常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