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撞击

跳转到:导航搜索

含义/描述|

踝关节撞击被定义为由于两个区域之一的撞击造成的踝关节疼痛:前(前外侧和前内侧)和后(后内侧)。[1]疼痛的位置从胫骨(距骨)关节参考。[2]踝关节前撞击通常是指在踝关节背屈终末时,沿胫距关节前缘的结构受到压迫。后踝关节撞击是由于足底终屈曲时胫距关节和距跟关节后方结构受到压迫所致。[3]疼痛是由骨赘引起的机械性梗阻和/或炎症、瘢痕或过度活动引起的各种软组织结构的压迫引起的。这种情况在运动员中很常见,尤其是足球运动员、长跑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4]常见于运动需要突然加速、跳跃和背屈或足底屈曲的运动员。[5]历史上,它被称为“运动员的脚踝”和“足球运动员的脚踝”。[6]

临床相关解剖|

Talocrural联合|

距骨

踝关节是一个滑膜铰链关节,由距骨、胫骨和腓骨的透明膜覆盖的关节面组成,允许20度背屈和50度跖屈。胫骨和腓骨的远端由踝关节内侧(三角肌)韧带和外侧韧带复合物牢牢地固定在一起。韧带将胫骨和腓骨固定成一个很深的支架状,距骨位于其中。

  • 屋顶关节的下表面是胫骨远端
  • 内侧这个关节是由胫骨的内踝组成的
  • 侧面这个关节是由腓骨的外踝组成的

距骨的关节部分看起来像一个圆柱体,紧贴在胫骨和腓骨联合提供的支架内,向下看距骨时,关节面前面比后面宽。随后,这增加了该关节在背屈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由于这是一个滑膜关节,有一层膜和纤维膜,其功能与其他滑膜关节相同滑膜

足部关节(距骨切除)

距下关节|

距下关节也被称为距踵关节,介于:

  • 距骨下表面的大跟骨后突;而且
  • 跟骨上表面对应的后突

这个关节,由于它的方向,允许反转(0-35度)和外翻(0-25度)的运动,分解这必须意味着关节允许一定程度的滑动和旋转。它被称为单纯性滑膜髁状关节。有大量强壮的韧带支撑着关节。

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踝关节撞击综合征包括广泛的病理与不同的病因。虽然没有官方的分类存在,这些综合征通常是由特定的解剖区域所涉及的定义。具体地说:前,前外侧,前内侧,后内侧,后外侧。[7]
踝关节撞击是继发于扭伤或反复微外伤的常见情况。[8]

前突撞击(AI)|

常被称为“运动员踝关节”或“足球运动员踝关节”,是由反复背屈、微外伤和反复内翻损伤引起的,引起关节软骨等前内侧结构损伤。进一步分为前内侧撞击和前外侧撞击[2].在AI患者中可发现合并的软骨和骨软骨病变。[9]它也可以在非运动损伤后出现,尤其是脚踝和足部骨折。这似乎与轻微的洞穴足(高弓足)和踝关节不稳有关。[10]

前关节内软组织单独或合并骨病变可导致撞击。关节前间隙存在以脂肪和滑膜组织为主的三角形软组织块。无症状个体背屈15°后,这些组织受压。前骨赘可限制该软组织的可用空间,加重其夹闭,导致慢性炎症、滑膜炎和囊性肥大。在前突撞击患者中,疼痛和一定范围的活动限制可能是继发于该软组织的撞击。[7][11]

  • 入撞击假设的病因包括:踝关节内翻扭伤;反复背屈导致骨刺;重复的关节囊牵引导致骨赘的形成,以及关节前区域的慢性微创伤。然而,根据文献中提到的上述理论,其原因仍然未知。
  • 前外侧的冲击:可能由踝关节内翻扭伤引起炎症和瘢痕形成或反应性滑膜炎引起。也可能是由于被迫的跖屈和后旋可撕裂前外侧关节囊组织。[2]

后侧撞击(PI)|

通常被称为“舞者的脚跟”,通常是潜伏性的,发生在经常进行跖屈的运动员身上,如芭蕾舞演员、跳跃运动员和踢腿运动员。[2]后踝关节撞击是慢性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12]可能由骨或软组织撞击引起,特别是幻觉长屈肌刺激,后囊增厚,滑膜炎,内翻创伤/扭伤,强直性跖屈导致胫骨前侧倾斜,三角肌肥大影响胫骨后侧。也被称为三角肌综合征和胫距后压迫综合征。[13]三角肌是症状性后踝关节撞击最常见的原因。[12]

  • 后中的撞击慢性后内侧疼痛主要是由后纤维组成的疤痕组织引起的。当出现踝关节内翻损伤时,踝关节处于足底屈曲状态,后韧带纤维被压缩。[14]踝关节后内侧撞击所涉及的结构包括胫距后内侧囊和胫距韧带后纤维。它们位于距骨和内踝之间,在旋后时容易发生夹闭。随后受伤的胫距后韧带和后内侧囊的纤维化和增厚导致距骨内侧壁和内踝后缘之间的撞击,导致胶原和纤维半月板病变和踝关节后内侧滑膜炎的形成。[15]
  • 后外侧的撞击这种损伤是由距腓骨后韧带(也称为后踝间韧带)引起的。然而,这种韧带是一种解剖学变异,它存在于56%的人群中。在植物弯曲过程中,带钩会卡住,然后最终撕裂。[16]

特征/临床Presentaion|

患有前/后踝关节撞击的人,由于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受到中度至严重的限制。[17]症状的发展可能是潜伏的,也可能是突然受伤的反应。[5]

|

踝关节前痛伴背屈时“阻塞感”。也可表现为前关节可触及的软组织肿胀。[5]当前路撞击变为慢性时,其他症状可能包括不稳定;脚踝活动受限;下蹲、冲刺、爬楼梯和爬山会感到疼痛。正常步态可能不受影响。[2]

  • 前外侧的:患者会出现踝关节前外侧疼痛,后旋或内旋时加重,前外侧穴位压痛,单腿深蹲时疼痛,肿胀。[5]患者可能有踝关节扭伤史或慢性踝关节不稳史,现下床时表现为持续的踝关节外侧疼痛。
  • 这些患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会有慢性前内侧疼痛,这种疼痛因背屈而加剧,前内侧关节线上触诊时感到触痛,软组织肿胀,强迫背屈和旋后ROM减少。[8]

|

患者踝关节后痛因强迫跖屈或背屈而加重。也可能有后胫距关节的关节线压痛(不涉及跟腱)。[5].踝关节足底屈曲受限,韧带不稳定,软组织增厚。[2]

  • 后中的:后内侧撞击患者的一个关键临床发现是足底屈曲踝关节内翻时后内侧侧面有压痛。压痛多见于被动踝关节内翻和被动足底屈曲。脚踝的后内侧也有疼痛。[2]这有助于区分来自胫骨后肌异常的疼痛。[5]
  • 后外侧的:后外侧撞击患者有踝关节锁痛的感觉,踝关节后侧疼痛。撞击是由急性内翻损伤和足底屈曲引起的。韧带(距腓骨后韧带)受压撕裂,导致韧带肥大。这种损伤在重复性足底屈曲运动中最为常见(如芭蕾、足球、排球)。

受后侧撞击影响的运动员可能会试图通过采取倒立脚位来弥补足底屈曲的损失,这可能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