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运动恢复的Fugl-Meyer评估

跳转到:导航搜索

客观的|

Fugl-Meyer评估(FMA)是一种中风特定的,基于性能的损伤指数。它旨在评估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感觉和关节功能[1][2].它应用于临床和研究,以确定疾病严重程度,描述运动恢复,并计划和评估治疗。

预期的人口|

FMA被设计用于所有年龄的中风后偏瘫患者

使用方法|

结果测量的特征|

项目:

该量表由五个领域组成,共有155个项目:

  • 运动功能(上肢和下肢)
  • 感觉功能(评估手臂和腿部两个表面的轻触,以及8个关节的位置感)
  • 平衡(包含7个测试,3个坐着,4个站着)
  • 关节活动范围(8个关节)
  • 关节疼痛

运动领域包括评估肩部、肘部、前臂、手腕、手、臀部、膝盖和脚踝的运动、协调和反射动作的项目。运动领域的项目来源于Twitchell 1951年的研究[3]描述中风后运动恢复的自然史,并整合Brunnstrom的运动恢复阶段[2][4].FMA的项目旨在评估电机系统的恢复情况。功能性任务没有纳入评估。[5]

设备要求:

FMA需要一张垫子或床、一些小物体和几种不同的工具来评估感觉、反射和活动范围:

所需材料;[6]

    • 纸片
    • 棉花球
    • 铅笔
    • 反射锤
    • 圆筒(小罐或小罐)
    • 测角仪
    • 秒表
    • 蒙着眼睛
    • 椅子
    • 床边的桌子上

得分:

评分是基于对表现的直接观察。量表项目的评分基于完成项目的能力,使用3点顺序量表,其中0=不能完成,1=部分完成,2=完全完成。量表总分为226分。

在各个领域中,各点划分如下:

  • 电动机分数:范围从0(偏瘫)到100(正常运动表现)。上肢分为66分,下肢分为34分。
  • 感觉:取值范围0 ~ 24。分为8分轻触觉和16分位置感。
  • 平衡:取值范围0 ~ 14。坐着分6分,站着分8分。
  • 关节活动范围:取值范围0 ~ 44。
  • 关节疼痛:取值范围0 ~ 44。

根据FMA总运动评分(满分100分)提出了损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Fugl-Meyer (1980) Fugl-Meyer等人(1975)[1] 邓肯,戈德斯坦,霍纳,

《陆地人》,《萨姆沙》和《马恰尔》(1994年)[7]

< 50 =严重 0-35 =非常严重
50-84 =标记 ?84 =偏瘫 36-55 =严重
85-94 =中等 85-95 =偏瘫 56-79 =中等
95-99 =轻微 96-99 =轻微的马达

dyscoordination

> 79 =轻微

[8]

给药时间:

整个FMA大约需要30-35分钟。运动、感觉和平衡评分的给药时间为34至110分钟,平均给药时间为58分钟。当马达秤单独使用时,大约需要20分钟才能完成。


[9]


证据|

可靠性|

两次试验法的可靠性:

一般康复样本:

(Platz et al, 2005;n =卒中37例,MS 14例,TBI 5例;在7天内评估两次,一般康复样本)[10]

  • 优异的总分(ICC = 0.97)
  • 感觉良好(ICC = 0.81)
  • 良好的被动关节运动(ICC = 0.95)

评分者间信/ Intrarater可靠性:

中风:
(Duncan et al, 1983;N = 19;平均年龄= 56(13)岁;相同的PT评分,每隔3周进行3次;VA样本,慢性中风)[11]
评分者间信度

评级 皮尔森是r
优秀的 FMA总分 R = 0.98-0.99
优秀的 上肢 R = 0.995 - 0.996
优秀的 下肢 R = 0.96
优秀的 感觉 R = 0.95 - 0.96
优秀的 关节范围/疼痛 R = 0.86 - 0.996
优秀的 平衡 R = 0.89 - 0.98


有效性|

效标效度:

中风:

(Malouin et al, 1994;N = 32;平均年龄= 60岁;中风后平均时间= 64.5天,急性中风)[12]

  • 优秀FMA &运动评估量表(MAS)总分相关性(r = 0.96)
  • 糟糕的FMA和MAS坐着平衡项目相关性(r = -0.10)
  • 中风后5天的运动和感觉FMA评分是中风后6个月运动恢复的最强预测因子(Duncan et al, 1992)[11]

建构效度:

中风:
急性中风:

  • 良好的相关性:FMA和Barthel指数的修正平衡子量表;[13]
  • 极好的相关性:FMA和功能独立测量(FIM)应用于172例近期有卒中的住院患者;r = 0.63 (Shelton et al, 2000)[14]
  • FMA在109名近期(< 90天)中风幸存者的样本中有效地区分了三个水平的自我照顾(独立、部分依赖和依赖)(Bernspang et al, 1987)。[15]
  • FMA是比MAS更好地衡量更高水平复苏的指标(Malouin, et al, 1994)[12]

慢性中风
(Dettmann et al, 1987;N = 15;平均年龄= 64岁;平均中风时间,2年,慢性中风)[16]

  • FMA和Barthel指数用于评估一组15名参与者,平均在中风后2年。测量之间的相关性极好(r = 0.67)。在平衡分(r = 0.76)、运动领域的上肢分(r = 0.75)和FMA运动总分(r = 0.74)中观察到最强的相关性。

响应性|

中风:

[13]

  • 优秀的修改版本的FMA平衡得分
  • 在中风后14、30、90和180天的评估之间
  • 反应性随着中风和评估之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Hsueh et al, 2009,慢性中风)[17]

  • 在FMA、脑卒中运动康复评估仪(STREAM)和每个测量缩短版本上观察到小到中等的效应量。
  • 两种测量方法缩短版的中等效应量(0.53和0.51)
  • 长版本测量的小效应值(0.045和0.38)

链接|

中风后运动恢复的Fugl-Meyer评估

参考文献|

  1. 1.01.1Fugl-Meyer AR, Jääskö L, Leyman I, Olsson S, Steglind S.中风后偏瘫患者。1.一种评估身体表现的方法。斯堪的纳维亚康复医学杂志。1975年,7(1):13-31。
  2. 2.02.1Gladstone DJ, Danells CJ, Black SE。中风后运动恢复的Fugl-Meyer评估:对其测量特性的批判性回顾。神经康复和神经修复。2002年9月,16(3):232 - 40。
  3. 特TE。人偏瘫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脑。1951年12月1日;74(4):443-80。
  4. 卒中后运动功能的评估:综述。老年医学中的物理与职业治疗。2001年1月1日;19(2):1-22。
  5. 蔡娟,杨国强。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并发效度研究。美国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3年1月1日;82(1):1-8。
  6. 卒中后运动功能的评估:综述。老年医学中的物理与职业治疗。2001年1月1日;19(2):1-22。
  7. Duncan PW, Goldstein LB, Horner RD, Landsman PB, Samsa GP, Matchar DB。中风后上肢和下肢运动恢复相似。1994年6月1日;25(6):1181-8。
  8. 芬奇E,布鲁克斯D,斯特拉特福德P,梅奥N.物理康复结果测量:增强临床指南。决策。2002; 2。
  9. Khairul安南。[10月463]medneuroax - Fugl-Meyer感觉运动功能评估。可以从:http://www.youtube.com/watch?v=vvnshSISzjY
  10. Platz, T., Pinkowski, C.等人。“用Fugl-Meyer测试、动作研究手臂测试和盒块测试的标准化指南进行手臂功能评估的信度和效度:一项多中心研究。”临床康复杂志2005 19:404-411
  11. 11.011.1邓肯,P. W.,普罗斯特,M.等。脑血管意外后感觉运动恢复的Fugl-Meyer评估的可靠性物理学报,1983,39:1606-1610
  12. 12.012.1Malouin, F., Pichard, L.等。评估中风后早期运动恢复:Fugl-Meyer评估和运动评估量表的比较《中国医学杂志》1994年第7期:1206-1212
  13. 13.013.1毛,H.-F。,Hsueh, I. P., et 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ree balance measures for stroke patients." Stroke 2002 33: 1022-1027
  14. 谢尔顿,f.d.,沃尔普,b.t.等人。“运动损伤作为中风后功能恢复的预测因子和康复治疗指南。”神经修复杂志2001 15(3):229-237
  15. 伯恩斯潘,B.,阿斯普朗德,K.等人(1987)。“急性中风患者的运动和知觉障碍:对自我照顾能力的影响。”Stroke 1987 18: 1081-1086
  16. 德特曼,文学硕士,林德,文学硕士,等。偏瘫患者行走表现、姿势稳定性和功能评估之间的关系。Am J物理医学1987年66:77-90
  17. 薛玉文,吴春燕等(2009)。中风康复后运动功能三项结果测量的响应性和有效性。中风2009 40(4):1386-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