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硬化症(MS)

跳转到:导航搜索

介绍(|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慢性炎症、脱髓鞘、胶质瘤和神经元丢失为特征。病程可为复发缓解型或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位置。正因为如此,多发性硬化症病变有时被称为“在时间和空间上播散”。该病的临床病程变化很大,从稳定的慢性疾病到迅速发展和使人衰弱的疾病。这种疾病最常见的形式是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然而,还有其他几种形式。[1]

定义/描述(|

多发性硬化症(MS)涉及免疫介导的过程,其中身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直接针对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视神经组成。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免疫系统引起炎症,损害髓磷脂——包围并隔离神经纤维的脂肪物质——以及神经纤维本身和制造髓磷脂的特殊细胞。脱髓鞘导致神经传导速度下降和神经早期疲劳。神经胶质过多症发生在脱髓鞘区变成纤维化时,引起神经胶质组织的增殖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疤痕。[2]

子类型。图片由GetThePapersGetThePapers提供,经知识共享组织许可

多发性硬化症的病程因人而异,也难以预测。该疾病可分为四种临床亚型,这些亚型描述了疾病的进展情况以及每种亚型明显的相应特征: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RRMS)是最常见的亚型,影响85%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其特征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短暂攻击,然后完全或部分恢复正常功能[2]
  • 继发性进展性多发性硬化症(SPMS)是一个亚组,开始时伴有功能的稳定下降,通常由患者发展。
  • 原发性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PPMS)是一种疾病的进展,从疾病开始就经历了功能的稳步下降。进行性复发性多发性硬化(PRMS)与PPMS相似,但具有急性发作的额外特征。

患病率(|

据估计,在美国有40万人受到多发性硬化症的影响,全球有210万人[2]。女性患多发性硬化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到3倍,这可能表明激素在患病过程中起作用。[3]在过去的50年里,多发性硬化症的患病率有所增加,主要是由于女性的增加[2]。MS很少发生在儿童和50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最常见于20-40岁之间。[2]一个人被诊断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增加了3%,异卵双胞胎增加了5%,同卵双胞胎增加了25%。[2]

多发性硬化症可以发生在许多种族群体中,最常见的人群是来自北欧的高加索人,其次是非洲裔美国人,拉丁裔/西班牙裔和亚洲人[3]。在澳大利亚土著、新西兰人、雅库特人、因纽特人、匈牙利罗姆人和挪威拉普人等少数民族中很少见到[3]。有研究表明,多发性硬化症在某些地区的患病率高于其他地区,如美国北部、北欧、加拿大南部、新西兰、南澳大利亚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MS患病率较低的地区往往靠近赤道,如亚洲、非洲和南美洲[2]。下图:蓝色,高风险。红色,可能有高风险。橙色低风险。沙子可能风险很低。绿色南北梯度风险。其他风险

全球流行。图片由Gabby8228, Faigl的衍生作品提供。ladislav和Dekoder,并获得知识共享协议许可

病因学/原因(|

多发性硬化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最被广泛接受的理论是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它优先破坏中枢神经系统,而周围神经系统却幸免于难。脱髓鞘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症状。髓磷脂损伤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症状性发作。这些受损区域通常不能完全恢复,导致疤痕、损伤和持续的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累积的损伤区域会导致残疾。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也可能出现亚临床区域的损害,这些损害在病程早期只能通过x线检查检测到[1]

以下因素似乎都在多发性硬化症的发展中起作用

免疫因素。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攻击中枢神经系统,最终破坏神经传导[3]。研究人员已经能够确定是什么免疫细胞在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它们攻击的原因,以及攻击细胞上的一些受体,这些受体使它们被髓磷脂吸引[3]。T细胞(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细胞)不知何故对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蛋白质变得敏感。当T细胞被激活时,它们通过血管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并产生破坏性炎症。一旦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这些T细胞不仅会损伤髓磷脂,还会分泌破坏神经纤维(轴突)的化学物质,并招募更多具有破坏性的免疫细胞到炎症部位。目前尚不清楚是什么原因导致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T细胞被激活,但假设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很重要。[4]

环境因素。多发性硬化症似乎在远离赤道、气候较冷的地区更为普遍。有证据表明,维生素D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因为生活在温暖气候下的人暴露在阳光下的时间更长,因此他们的身体自然会产生更多的维生素D。人们认为,大量的自然产生的维生素D可以增强免疫功能,保护身体免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侵害[3]

遗传因素。有一级家族成员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人患多发性硬化症的风险增加,然而,多发性硬化症不被认为是遗传性的。研究表明,在多发性硬化症发病率较高的人群中,以及有几个成员患有多发性硬化症的家庭中,存在相似的遗传因素。共同的遗传因素在发展多发性硬化症中的作用仍在继续研究中。[3]

传染性因素。有一种可能是病毒和其他传染因子可能引发多发性硬化症的发病。目前正在研究许多病毒和细菌感染。一项研究[5]提示病毒或病毒引发MS免疫病理的可能性,提示病毒在多年潜伏期后重新激活。病毒引起的论点得到了大脑和脑脊液中存在寡克隆条带的支持,这种条带在一生中持续存在。寡克隆带的存在仅在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发现。爱泼斯坦巴尔病毒对MS病因的贡献尚未确定,但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存在。[6][7]

肠道微生物因子。我们推测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在m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最近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是关键的环境因素之一。[8]根据“卫生假说”,儿童时期减少接触感染可能会增加过敏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风险。为了支持这一观点,西方社会报道了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在内的自身免疫性/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及其家属中便秘、大便失禁、肠道通透性增加和炎症性肠病发生率增加,表明肠道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重要联系。有趣的是,肠道细菌也会影响血脑屏障的完整性。然而,研究表明,很难确定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是多发性硬化症的原因还是结果,因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临床发病前数月至数年就有免疫和微生物变化。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在MS易感性和保护中的作用。[9]

多发性硬化的机制[10]
功能 疾病的机制
自身免疫 MS是一种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直接针对中枢神经系统髓鞘抗原,涉及CD4+和CD8+细胞。自身抗体可能起次要或增强作用。针对髓磷脂成分的自身反应性T细胞存在于正常个体中,并且在这些个体中不会引起疾病,甚至可能具有脑保护特性。诱导致病性Th17-、th1型和CD8髓磷脂自身反应性T细胞可诱导多发性硬化症。
感染 感染因子在诱导髓磷脂反应性致病性T细胞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潜在的机制包括与中枢神经系统髓磷脂抗原的交叉反应,触发已经扩大的自身反应性免疫库或自我限制的大脑感染,释放髓磷脂抗原。多发性硬化症不是由脑部持续的病毒感染或传染性病原体引起的。
遗传学 MHC和非MHC基因都是MS发生的危险因素。MHC基因决定免疫库,而非MHC基因决定MS的调节和耐受机制,两者都是缺陷的。
环境 环境因素可增加多发性硬化症发展和病程的风险,包括维生素D降低、紫外线照射减少、吸烟、肥胖和EBV暴露。
B细胞 B细胞在ms中起核心作用,与T细胞一样,也有促炎性和抗炎性B细胞亚群。在复发的多发性硬化症中,B细胞作为初级抗原呈递细胞驱动致病性T细胞。在进展性MS中,B细胞通过淋巴滤泡和分泌因子增强了区隔化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微生物组 微生物组调节全身T细胞功能,包含两种微生物和致病微生物成分,它们通过建立免疫设定点和分泌代谢物在MS中发挥重要作用。
复发女士 多发性硬化症的复发是由迁移到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细胞驱动的。多种治疗方法已被证明可以有效治疗复发性MS(减少复发和新的MRI病变),并作用于以下常见途径:减少效应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增加调节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并防止细胞转运到中枢神经系统。
进步的女士 进展性MS机制包括免疫依赖性和免疫非依赖性机制。在免疫依赖性形式中,先天免疫反应在大脑中建立,涉及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和淋巴滤泡。也可能存在外周T细胞和先天细胞的慢性活化。在不依赖免疫的情况下,会发生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和离子失衡。目前的治疗并不能有效地针对这两个过程。
自身抗原 多发性硬化症的诱发自身抗原是未知的。然而,当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症时,由于对其他器官特异性抗原的反应性扩散,就像1型糖尿病一样,没有单一的自身抗原可以靶向。因此,抗原特异性治疗必须采用旁观者抑制或作为一种预防策略给予高危受试者。
治疗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每种“有效”疗法都会有反应和无反应。在病程中越早开始治疗,就越有可能有效。有效的治疗需要脉冲或持续治疗,最终需要联合治疗。免疫和MRI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将是MS免疫治疗和实现无疾病活动证据(NEDA)的基石。

特征/临床表现(|

受影响的系统。图片由Mikael Häggström提供,经知识共享许可

多发性硬化症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这取决于受到影响的神经的位置[2]。症状通常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内突然而迅速地出现,但在更罕见的情况下,症状可能是潜伏的,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才会出现[2]

早期症状:(|

其他常见症状[2]:-(|

  • 疼痛:头痛,慢性神经性疼痛,阵发性肢体疼痛。
  • 认知症状:短期记忆缺陷,执行功能下降,注意力/集中力下降。
  • 情感症状:抑郁,焦虑。
  • 运动症状:痉挛、痉挛、共济失调、平衡和步态受损。
  • 语言和吞咽:构音障碍、发音障碍、吞咽困难。
  • 膀胱/肠道症状:膀胱痉挛或松弛、便秘、腹泻和大小便失禁。
  • 性症状:阳痿,性欲下降,达到性高潮的能力下降。

症状的模式因人而异。最初的症状通常是急性的,随后是一段完全或部分恢复的缓解期[11]。随着体温的升高,症状也会加重,因为许多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对热很敏感[11]。多发性硬化症也会引起腰椎神经根病

这种疾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残疾的原因,影响到15至55岁之间的人的生产年龄。[12]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此病(比例约为2:1)。[13]多发性硬化症的总体病程和预后最有可能与年龄和疾病进展期的发生有关,而与复发或其他临床参数无关。个体预后仍然危险。[14]

相关的疾病(|

合并症在老龄化人群中很常见,尤其是在饮食不良和肥胖等附加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它们经常导致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了解多发性硬化症的患病率和常见类型可以帮助疾病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人的整体身体健康。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常见的合并症包括[15]

自身免疫性炎症性肠病。甲状腺疾病。葡萄膜炎。系统性的参与(|

1.神经系统——当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攻击髓磷脂时,多发性硬化症会严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髓磷脂会暴露神经,造成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之间的脱节。大脑和身体之间的中断会导致整个身体的功能下降[16]。多发性硬化症会对大脑产生影响,症状包括记忆丧失、思维混乱、头晕、眩晕、性格改变、抑郁,以及不太常见的癫痫发作[16]

2.视觉系统——视觉障碍是多发性硬化症的常见首发症状,它会突然出现在一只或两只眼睛上[16]。症状可能表现为视力模糊或重影、疼痛以及单眼或双眼看不清对比度[16]。视力受损是由于眼部肌肉的炎症和疲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暂时的。听力丧失是多发性硬化症的另一个影响,但不太常见[16]。听力问题通常是由脑干损伤引起的,大多数情况下会自行解决[16]

3.呼吸系统-由于神经损伤导致的呼吸肌功能下降会造成说话和呼吸困难。这种并发症通常发生在疾病过程的早期,并随着MS的进展而恶化[16]

4.肌肉骨骼系统——肌肉无力、麻木和刺痛是多发性硬化症脱髓鞘导致的常见症状。这种并发症会导致手眼协调、平衡、步态和精细运动技能下降等问题,因为大脑难以向神经和肌肉发送信息[16]。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症状可能会恶化,需要辅助装置来维持步态和活动。多发性硬化症还会增加骨折和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因为类固醇的使用和不活动会降低骨密度[16]。吞咽困难也会因为负责吞咽的肌肉因神经损伤而变得无力而出现。吞咽问题会导致食物或液体进入肺部并引起感染[16]

5.自主神经系统-当控制膀胱和括约肌功能的神经受损时,多发性硬化症会影响膀胱[3]。膀胱可能会出现“痉挛”,即不能正常排空尿液;或出现“松弛”,即不能容纳尿液[3]。肠道问题是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可能出现的另一种并发症,表现为肠道失控和便秘。性障碍在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很常见,当向性器官传递信息的神经受损时就会发生性障碍[3]。这种损伤会导致性唤起和性高潮出现问题。性障碍也可能由其他多发性硬化症症状引起,如疲劳、痉挛和情绪[3]

6.皮肤系统-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由于感觉丧失、热敏、肌肉无力/瘫痪和不动而皮肤破裂的风险要大得多[2]

诊断测试/实验室测试/实验室值(|

多发性硬化症是由神经科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神经学检查以及支持性的实验室检查来诊断的。实验室检查用于诊断和排除其他可能出现的类似情况[11]

1年内每月MRI变化。图片由Waglione提供,经知识共享协议许可
  • 磁共振成像

一个[2]。MRI上出现的斑块也可能出现在狼疮、糖尿病和偏头痛等疾病中,因此不能用于确定多发性硬化症的规则[11]

  • 脊髓穿刺(腰椎穿刺)

脊髓穿刺是一种将针插入腰椎取出少量脑脊液的手术,然后将其带到实验室进行分析[11]。脑脊液检测是否有白细胞、蛋白质和其他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症的异常。[11]

  • 诱发电位测验

诱发电位测试测量大脑对刺激发出的神经电信号。[11]刺激可以是视觉的,也可以是电的[11]。这项测试有助于检测视神经、脑干和脊髓中的神经是否有损伤,即使一个人可能没有表现出任何神经损伤的神经学症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