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引流

跳转到:导航搜索

介绍|

这个词[1]在各种气道清除技术中,体位引流是几十年来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定义|

体位引流是指有受累肺段的患者的体位,使重力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气管支气管树的支气管-肺分泌物的排出。[2]它是基于重力辅助分泌物的动员和运输的概念。这是一种调动支气管分泌物的定位技术。

机制|

在直立时,只有右上肺叶和左上肺叶的非舌部接受重力帮助,而左上肺叶的中间部分、舌部和两肺的下肺叶段必须排空重力。在正常健康状态下,纤毛粘液机制清除支气管分泌物。在患病状态下,它们受到损害,分泌物积聚在较小的气道中,没有重力的帮助就无法排空,这可能进一步导致炎症和疤痕。[3]总的来说,排空气管-支气管树积聚的分泌物的自然方法效率极低。纤毛作用-只能去除微小的颗粒物质,如灰尘或细菌,当有大量分泌物时没有价值。[4]

过程|

将患者倾斜或支撑在所需的角度,并进行胸部敲击以放松分泌物。可使用框架、倾斜台和枕头来支撑这些体位的患者。[1]有一种姿势床,中间有一个铰链。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直立还是半卧位,上叶节段都具有重力引流的优势,因此在坐姿或躺姿时均可方便体位引流。在直立、半卧位或卧位时,中下叶不具有重力引流的优势。

中下叶的排水需要足端高度14-18英寸。[3]每个位置包括将目标肺段置于隆突之上。一般应保持3至15分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标准体位可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容忍度进行调整。

重症监护患者,包括机械通气患者,应按指示每4 ~ 6小时进行体位引流。PDT医嘱应根据个别治疗的评估至少每48小时重新评估一次。住家患者应每3个月及病情改变时复查一次。[5]。在积极配合的患者中,体位引流可辅以胸廓扩张练习和呼吸控制。[1]

职位|

上部叶|

根尖节段-患者应坐直,根据病变位置略有变化,可能需要稍微向后、向前或向侧面倾斜。通常仅对婴儿或以平卧位护理的患者才需要该位置,但偶尔也需要,如果在根尖区域有支气管脓肿或狭窄。

前节段-患者应平躺,双臂放松到身体两侧;膝盖应该在枕头上微微弯曲。

后段

  • 右侧:患者左侧侧卧,然后脸朝下,靠在枕头上,另一个枕头支撑头部。他应该将左臂舒适地放在背后,右臂放在支撑枕头上;右膝盖应该弯曲。
  • 左侧:患者侧躺,脸朝上,放置三个枕头,使肩膀离床30厘米(2英寸)。他应该把右臂放在背后,左臂放在支撑枕头上;双膝应轻微弯曲。
中部叶|

侧段:内侧段:患者应仰卧,身体四分之一向左倾斜,用枕头垫在右侧下方,由肩至臀部保持,双臂在侧放松;床脚应该高出地面35厘米(14英寸)。胸部倾斜成15°角。

海豆芽|

上节段:下节段:患者仰卧,身体四分之一向右倾斜,用枕头垫在左侧下方,从肩部到臀部保持,双臂在侧放松;床脚应高出地面35厘米(14米)。胸部倾斜成15°角。

下叶|

根尖节段-患者应俯卧,头部转向一侧,双臂放松,在头部一侧,臀部下方放一个枕头。

前基底节-患者应平躺,臀部靠在枕头上,膝盖弯曲;床脚应高出地面46厘米(18英寸)。胸部倾斜成20度角

后基底节-患者应俯卧,头转向一侧,手臂在头部一侧保持舒适的位置,并在臀部下方放置枕头。床脚应高出地面46厘米(18英寸)。胸部倾斜成20度角。

内侧基底(心脏)节段:患者应右侧卧位,臀部下垫枕头,床脚距地面抬高46厘米(18英寸)。胸部倾斜成20度角。

侧基底段:患者侧躺,臀部下放一个枕头,床脚离地46厘米(18英寸)。胸部倾斜成20度角。

评估|

应评估并报告以下情况,以确定是否需要体位引流[5]:-

  • 最近的x线片或支气管造影(如果有的话)是隔离受影响区域的有用辅助。
  • 迹象|

    以下是体位引流的适应症[5]:-

    • 分泌物清除困难的证据或暗示
    • 清除分泌物困难,咳痰量大于25- 30ml /天(成人)
    • 有人工气道存在时保留分泌物的证据或暗示
    • 由粘液堵塞引起或怀疑由粘液堵塞引起的肺不张
    • 诊断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或肺空化病等疾病
    • 气道内有异物

    禁忌症|

    以下是体位引流的禁忌症[6]

    • 通常不适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婴儿,因为他们身上可能有很多设备[7]
    • 包括脑血管意外在内的头部损伤会因颅内压增高而发生。
    • 严重的
      1. 1.01.11.2Zach, m.s, & Oberwaldner, B.(2008)。胸部物理治疗。儿科呼吸医学,241-251。doi: 10.1016 / b978 - 032304048 - 8.50022 - 0
      2. 西方议员。体位引流。物理治疗师急症护理手册。2013年9月27日:467。
      3. 3.03.1Balachandran A, Shivbalan S, Thangavelu S.胸部物理治疗在儿科实践中的应用。印度儿科。2005年6月1日;42(6):559。
      4. 纳尔逊惠普。体位性肺引流英国医学杂志。1934 Aug 11;2(3840):251。
      5. 5.05.15.2Sobush直流。临床实践指南的演变:从胸部物理治疗(CPT)到体位引流治疗(PDT)。心肺物理治疗杂志。1992 Oct 1;3(3):4-7。
      6. Downie PA, Innocenti DM, Jackson SE。卡什的胸部,心脏和血管疾病的物理治疗师的教科书。
      7. Goldsmith JP, Karotkin E, Suresh G, Keszler M.新生儿电子书辅助通气。爱思唯尔健康科学;2016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