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不稳定

跳转到:导航搜索

定义|

术语“肩部不稳定”是指无法维持肱骨头在关节盂窝。[1]肩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结构,在非病理条件下,创造了一个平衡的净关节反作用力。下面列出了相关结构。如果这些结构的完整性被破坏,就会导致创伤性或创伤性不稳定。非创伤性不稳通常由重复的头顶运动或先天性关节特征引起。当关节完整性丧失时,创伤性损伤机制可导致明显脱位。无论损伤机制如何,不稳定可以发生在前方、后方或多个方向。

肩膀不稳的常见分类|

|

创伤性肩部不稳定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年轻患者中,与高复发率相关。在这种关节不稳定的不同类型中,创伤引起的前脱位是最常见的类型,对应90%以上的病例。[2]

防止损伤的|

非创伤性肩部不稳是盂肱关节不稳的一个亚分类,包括那些外伤不被认为是主要病因的患者。[3]

两种主要的非损伤不稳定性类型:

  1. 先天性不稳定;
    • 肩部结构松弛,可能自出生以来就存在。[4]
  2. 慢性复发性不稳定
    • 可能见于肩关节脱位手术后,由于关节盂边缘损伤。[5]
    • 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创伤可导致盂肱关节不稳定。
插图改编自海斯"src=

临床相关解剖|

盂肱关节的稳定性取决于各种因素的组合,这些因素可以归类为囊性或静态稳定剂和肌腱性或动态稳定剂:

视频|

静态稳定器|

静态囊状元件,因为它们被认为是盂肱关节的主要稳定器[6]

肩膀inside.png"src=
  1. 盂肱上韧带(SGHL)[7]-限制肱骨内收的前、下移位
  2. 内侧盂肱韧带(MGHL) -限制外展下段和中段前平移
  3. 下盂肱韧带(IGHL)——最长的盂肱韧带,当肱骨外拐超过45度时,主要用于前、后、下平移的静态约束
  4. 关节盂唇-增加关节盂腔深度,增加稳定性达50%[4]
  5. 关节内压力为负[7]-帮助最大限度地提高关节的一致性

肩关节的本体感觉机制已被研究,并发现与动态肌肉稳定剂的反应密切相关。对解剖标本的各种组织学研究证实了传入神经末梢(Ruffini小体和Pacini小体)的存在以及它们在肩关节囊膜复合体中的分布。[6]Cuellar[6][6]提示肩部不稳定可能是由于支持敏感传入末端的静态囊-韧带稳定元件的损伤和/或失效,这种被动稳定元件的改变导致本体感觉信号传递的干扰或延迟,从而导致相应肌肉反应的延迟和/或协调错误。从而改变了动态稳定机制,促进了联合一致性的丧失。

动态稳定器|

运动时协助将肱骨头保持在关节盂窝内[4]

1.主要的

  • 肩袖肌肉(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
  • 长头二头肌
  • 三角肌

2.二次

  • 大圆
  • 背阔肌
  • 胸大肌

3.肩袖间歇

此间隔为肩部的三角形区域,其边界如下所示。由于缺乏前面支撑关节囊的结构,大的旋转间隔允许增加肱骨头前平移。[4]

  • 优越的边界:冈上肌前缘
  • 下边界:肩胛下肌
  • 顶:肱骨横韧带
  • 基础:喙突

RCI.png"src=

肩部不稳患者涉及的潜在结构
多方向的
SGHL,MGHL,前IGHL SGHL, IGHL后方 动态稳定器功能障碍
前囊 后囊 关节囊在2个或多个方向。下囊主要受累。
Coracohumeral韧带 Coracohumeral韧带 所有涉及前后不稳的结构都可能受到影响
前上唇

长头二头肌

肩胛下肌

流行病学|

98%的原发脱位发生在前侧。[7]复发率在年轻人群中最常见(见图1B3)。先天性不稳的发生率尚不清楚。[4]

人物改编自海耶斯"src=

损伤机制|

|

最常见的肩关节脱位发生在前方,通常是由于运动事故或摔倒,特别是当上肢呈90°外外旋时。

后部脱位最常见的原因是癫痫发作、休克和摔倒。

防止损伤的|

慢性复发性|

由重复的极端外旋引起,肱骨外展和伸展(即俯仰运动)。[4]不稳定可能是由于前侧和下侧静态约束逐渐减弱引起的。肱骨头将倾向于远离缩短的结构。例如:肩后囊松紧会导致肱骨头前移,导致所有前部结构的完整性丧失。通常与参加诸如体操、棒球、垒球、网球、游泳和重量训练等运动有关。[4]

共同的伴随特征或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