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

跳转到:导航搜索

定义/描述|

基孔肯雅热又称基孔肯雅病毒,是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基孔肯雅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属于节肢动物出生的甲病毒属,属于托加病毒科。“基孔肯雅热”来自基马孔德语,意思是“变得扭曲”。这个词的起源来自于这种疾病的典型症状,这种疾病会导致弯曲的表现和关节痛(关节痛)症状。[1]

患病率|

基孔肯雅病毒自2013年以来呈上升趋势,影响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15年10月,下图显示了基孔盖那病毒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分布。(图片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http://www.cdc.gov/chikungunya/geo/index.html


2015. Chikworldmap jpg”src=

[2]


在2006年以前的美国,很少在进出美国的旅行者中发现基孔肯雅病毒。它主要来自亚洲、非洲或印度洋。2013年底,在加勒比国家和领土发现了首例本地传播。2014年,佛罗里达、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报告了基孔肯雅病毒。截至2016年1月12日,美国各州或地区共报告了679例2015年发病的基孔肯雅病毒病例。怀俄明州、南达科他州、新墨西哥州、路易斯安那州和西弗吉尼亚州是唯一没有报告与旅行有关的基孔肯雅病毒病例的州。[2]


图片由http://www.cdc.gov/chikungunya/geo/united-states-2015.html提供”src=

[2]

特征/临床表现|

基孔肯雅病毒最常见的体征或症状是急性发热(通常>102℉)和关节疼痛,通常是双侧对称的。[2]通常涉及的关节是手、手腕和脚踝的小关节。而更大的关节是膝盖和肩膀。轴向关节受累也可能发生。[3]

ChikV联合演示”src=

[3]

斑丘疹


其他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疼痛、关节肿胀或黄斑丘疹。这种症状通常在传染性蚊子叮咬个体后3-7天开始。[2]这些急性症状应在7-10天内消除。大多数患者的关节疼痛会在1-3周内迅速缓解。然而,一些基孔肯雅病毒病例的关节疼痛可持续4个月至5年。这可能包括关节疼痛和僵硬的加剧。[3]


罕见的并发症包括葡萄膜炎(眼睛中间组织的炎症,称为葡萄膜)、视网膜炎(眼睛视网膜的炎症)、心肌炎(心脏中间层的炎症)、肝炎(肝脏的炎症)、肾炎(肾脏的炎症)、大疱性皮肤病变、出血、脑膜脑炎(大脑及其脑膜的炎症)、脊髓炎(脊髓的炎症)、格林-巴罗综合征和脑神经麻痹。[2][4]


面临更严重基孔肯雅病毒病风险的人群包括一些可以改变的因素,而其他因素则无法改变。[2]
无法改变的风险因素:

  • 年龄(分娩时和65岁以后暴露的新生儿风险增加)

可改变的风险因素:

  • 高血压
  • 糖尿病
  • 心脏病


ppt presentation.gif”src=

[3]

相关的疾病|

关节疼痛的患者被发现有睡眠、记忆或注意力障碍,以及抑郁和虚弱(缺乏能量和力量)。[5]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手腕和脚踝的增生性腱鞘炎。此外,短暂的周围血管疾病,如雷诺综合征可能会发展。[6]

药物|

目前,没有治疗基孔盖那病毒的药物。用于治疗基孔肯雅病毒的治疗方法侧重于治疗患者的症状以提供缓解。[1]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止痛剂和非甾体抗炎药,可以使用皮质类固醇,但频率较低。[7]对于那些患有慢性关节炎的人来说,使用氯喹和抗疟疾药物在某些研究中显示出一些好处[7]而其他研究表明这些药物会产生负面影响。[3]干扰素α和利巴韦林联合用于一些患者的抗基孔肯雅热。[7]

诊断测试/实验室测试/实验室值|

诊断基孔肯雅病的医生会看病人的体征和症状以及最近的旅行情况。他还可以下令进行实验室测试,以确认或否认基孔肯雅病毒。[2]在头8天内,可以完成血液检查,专门检查基孔肯雅病毒RNA的血清。另一项血液检查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这可能证实存在IgM和IgG抗基孔肯雅抗体。通常IgM和IgG会在发病后一周左右出现。[2]IgM抗基孔肯雅热抗体水平在初次感染蚊虫叮咬后3-5周内最高,并可持续升高约2个月。[1]

此外,其他附加的实验室值还包括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计数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低)、肌酐升高和肝转氨酶升高。[2]

放射学表现正常。[3]

病因/原因|

基孔肯雅病毒最常由受感染雌蚊叮咬引起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基孔肯雅病毒通过这些蚊子叮咬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它们整天都在咬人,但它们的活动高峰时间是在清晨和傍晚。[1]


埃及伊蚊白纹伊蚊”src=

[2]

其他罕见的可能原因包括血液传播、宫内传播和产时传播。此外,重要的是要知道,在患病的第一周,由于感染者将病毒传播给叮咬的蚊子或通过血液传播,风险最高。[2]

系统性的参与|

虽然基孔肯雅热通常影响风湿病、免疫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但在严重/罕见病例中,神经系统、皮肤系统和眼部系统都可能受到影响。[3][7]潜伏一段时间后,关节疼痛、皮疹和发热可再次出现。[7]


疾病:根据2014年的一项研究,87%的患者会出现关节疼痛和肿胀,尤其是脚踝、手腕和手部。较大的关节,如膝盖、肩膀和脊柱也会受到影响。在受关节疼痛影响的患者中,88%的患者在几周内症状得到缓解,但3.7%的患者仍有周期性关节疼痛和僵硬,2.8%的患者有持续僵硬但没有疼痛,5.6%的患者有明显的关节疼痛,限制了他们的日常活动。[7]

免疫:根据一项研究,92%的病例会出现发烧和发冷。这些症状通常会在几天内消失。[7]

肌肉骨骼:在2014年的研究中,67%的患者出现了背痛,只有极少数人出现了肌肉和跟腱受累。[7]

神经系统:虽然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62%),但不太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发热性癫痫发作、脑膜炎和脑炎。[7]

皮肤:发烧后,一些患者会出现“非瘙痒性黄斑丘疹”,可能出现在面部、四肢或躯干上,持续10天。[7]

眼:患者可出现神经视网膜炎和葡萄膜炎的症状。[7]

医疗管理(目前最佳证据)|

目前没有药物或疫苗来帮助治疗基孔肯雅热,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预防。[3]对于要受保护的个人,可能建议穿尽量减少皮肤暴露的衣服。此外,可以按照产品说明将驱虫剂涂抹在皮肤或衣服上。[1]


使用驱虫剂。jpg”src=[2]


一旦个人感染,他们可以通过非甾体类抗炎药、补液和休息来寻求疼痛管理是最好的治疗选择。如果这些治疗方法不成功,患者可以通过非甾体抗炎药或皮质类固醇寻求额外的治疗。[3]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患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也可以使用免疫抑制剂来减轻症状。[8]

物理治疗管理(目前最佳证据)|

由于基孔肯雅病毒目前呈上升趋势,目前关于物理治疗管理的证据很少或没有。有报道称,患者抱怨严重的关节痛,限制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5]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改善所有这些活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考虑到患者的体征和症状,作为物理治疗师,我们可以帮助管理可能存在的慢性疼痛。通过评估关节和肌肉,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计划来减轻疼痛。它可能包括缓解疼痛的方式以及锻炼。通过加强和针对特定的肌肉,它将减少发炎关节的负荷。此外,物理治疗师可以在整个慢性疼痛过程中提供支持性护理。

鉴别诊断[2]|

基孔肯雅病毒可表现出与其他疾病类似的症状,因为其体征和症状为发烧、关节痛、头痛、皮疹和恶心/呕吐。


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病毒一样,登革热也是一种由蚊子感染的疾病,症状出现迅速(4-7天)。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病毒经常被误诊。这两种疾病具有相似的体征和症状,但登革热通常会出现淋巴结肿大、严重的眼痛、鼻子和牙龈轻度出血以及容易瘀伤,而基孔肯雅热则不会。基孔肯雅病毒在关节上的疼痛比登革热更强烈和特异性。

Zika病毒-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一样是通过蚊子传播的。其体征和症状与发热、皮疹、肌肉痛、头痛和关节痛相似。症状通常是急性的,就像基孔肯雅病毒一样。治疗方法非常相似,包括休息,多喝水,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或扑热息痛,以帮助减轻疼痛和发烧。

西尼罗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一样,是另一种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大多数感染者不会出现任何症状,但有20-30%的感染者会出现类似的症状。包括头痛、身体疼痛、关节疼痛、呕吐、腹泻或皮疹。可以完成额外的实验室检测以检测西尼罗河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甲病毒感染(马亚罗热、罗斯河病毒、巴玛森林病毒和辛德比斯病毒)—这些感染都有明显的症状,即关节疼痛和皮疹。而且,这些病毒通过蚊子传播。观察所有的症状和体征以及持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疟疾,疟疾是一种蚊子传播的疾病。症状通常在被感染的蚊子叮咬后7天至4周出现。症状与基孔肯雅病毒相似,伴有发烧、头痛和肌肉疼痛。他们不会经历的一些体征和症状是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斑疹。实验室检查可有助于诊断疟疾。

A群链球菌A群链球菌通过接触人咳嗽或打喷嚏时的感染飞沫传播。这一类包括坏死性筋膜炎、链球菌性咽喉炎和猩红热。每一种病毒都有一些与基孔肯雅病毒相似的症状,但有些症状是针对每种疾病的,传播方式也不同。

风疹-风疹与基孔肯雅病毒在皮疹和发烧症状上相似。风疹症状通常只持续2-3天,而基孔肯雅病毒只持续几天。而且疾病的传播方式也不同。

麻疹预防麻疹的一种方法是接种疫苗,特别是在世界各地旅行时,因为它在许多国家仍然很常见。不符合基孔肯雅热的一些症状是流鼻涕、流眼泪和咳嗽。

肠道病毒-肠道病毒群包括流行性胸痛、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和心包炎。

脓毒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的感染称为脓毒性关节炎。感染可以迅速传播,及时治疗很重要。症状与基孔肯雅热相似,伴有发热、关节肿胀和疼痛。然而病因不同,可能是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

疾病情况-有超过100种不同的风湿病,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一些常见的疾病包括: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狼疮、强直性脊柱炎和干燥综合征。与基孔肯雅病毒一样,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和可能发烧是很常见的。

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在人类接触含水洪水后感染。这是一种症状与基孔肯雅病毒相似的感染。症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持续4-9天,伴有发烧、头痛、肌肉疼痛、寒战和咳嗽。第二阶段发生在6-12天之间,这些症状再次出现并发展为脑膜炎。

个案报告/个案研究|

在这里添加案例研究的链接(案例研究应该使用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51232/pdf/wjem-15-841.pdf


2.吕丽玲,梁明明,李洪波,等。基孔肯雅关节炎多发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新加坡医学杂志;2012;53(4): 241-243。

http://www.antimicrobe.org/hisphoto/history/SingaporeMedJ-Lui%20et%20al-polyarthritis%20chikungunya%20arthritis-2012.pdf


3.Nappe TM, Chuhran CM, Johnson SA。基孔肯雅病毒:一种新出现的美国病原体。世界新兴医学杂志2016;7(1): 65-67。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786503/pdf/WJEM-7-65.pdf


4.Shiferaw B, Lam P, Tuthill S, Choudhry H, Syed S, Ahmed S, Yasmin T.基孔肯雅热流行:五个病例的观察。爱思唯尔。2015;2 89 - 91。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712202/pdf/main.pdf

资源
|

一般信息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泛美卫生组织


基孔肯雅病毒支援小组

参考文献|

看到

  1. 1.01.11.21.3.1.41.5世界卫生组织。基孔盖那病毒简报[互联网]。瑞士:世界卫生组织;[日期不详][2015年更新;引用于2016年3月25日]。可以从: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327/en/
  2.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基孔肯雅病毒[互联网]。亚特兰大,乔治亚州: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5年8月3日[2015年11月15日更新;引用2016年4月1日]。可以从:http://www.cdc.gov/chikungunya/
  3. 3.03.13.23.33.43.53.63.73.8Mohan A, Kiran D, Manohar IC, Kumar DP。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从重新出现的流行病中吸取的教训。印度J皮肤病[互联网]。2010年1 - 3月[引用2016年4月4日];55(1): 54 - 63。可从PubMed获得全文: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56377/
  4. 基孔盖那氏斑疹。[网上图片]。2016.[引自2016年4月7日]。可以从:https://en.wikipedia.org/wiki/Chikungunya
  5. 5.05.1Schilte C, Staikovsky F, Couderc T, maddec Y, Carpentier F,Kassab S, Albert M, Lecuit M, Michault A.基孔肯雅病毒相关长期关节痛的前瞻性纵向研究。PLoS negel Trop [Internet]。2013年3月[引用2016年4月1日];7(3): 1 - 11。可从Google Scholar获得全文:http://journals.plos.org/plosntds/article?id=10.1371/journal.pntd.0002137
  6. 基孔肯雅病毒的防范和应对:在美洲的传入[互联网]。华盛顿特区:泛美卫生组织;2011年[引自2016年4月5日]。勾选:http://iris.paho.org/xmlui/handle/123456789/4009
  7. 7.007.0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10Figueiredo MLG, Figueiredo LTM。美洲新出现的甲病毒:基孔肯雅热和马雅罗病毒。Rev Soc Bras Med Trop [Internet]。2014[引自2016年4月7日];47(6): 677 - 683。可从Google Scholar获得全文:http://www.scielo.br/scielo.php?pid=S0037-86822014000600677&script=sci_arttext
  8. 吕丽玲,梁明明,李洪波,等。基孔肯雅关节炎多发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新加坡医学[Internet]。2012[引自2016年3月31日];53(4): 241 - 243。可从Google Scholar获得全文:http://www.antimicrobe.org/hisphoto/history/SingaporeMedJ-Lui%20et%20al-polyarthritis%20chikungunya%20arthritis-2012.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