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局评分-儿童

跳转到:导航搜索

简介|

[1]

发展|

在历史上,人们知道膝部疼痛没有特定的儿科结果测量方法,因此成人的KOOS被用于儿童。直到2012年,一组研究人员才决定研究成人KOOS对儿童的使用。[2]他们对34名年龄在10到16岁之间的瑞典儿童进行了认知访谈。认知访谈已被发现是评估调查中由于缺乏对受试者的理解而造成的缺陷的黄金标准方法。[3][4][5]

这项研究强调,接受过膝盖手术或物理治疗的儿童比没有接受过手术或物理治疗的儿童对医学术语有更好的理解。是这样的。他们对成年人的KOOS有更好的理解。有人建议,由于不熟悉术语的人或年龄较小的儿童缺乏理解,因此需要为他们修改KOOS。这项研究没有确定应使用KOOS成人的截止年龄,但建议对年龄较小的儿童的理解是有限的。[6]

KOOS - Child的发展已经导致了5个部分,共计39个问题。这些类别分为:

  • 膝盖问题
  • 多么痛苦
  • 日常活动困难
  • 运动和游戏中的困难
  • 你的受伤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在这些类别中有:

  • 关于症状的7个问题
  • 关于疼痛的8个问题
  • 关于活动的11个问题
  • 7个关于运动和玩耍的问题,还有
  • 6个关于生活质量的问题

心理属性[7]|

在KOOS - Child开发完成后,于2014年对其心理测量特性进行了评估。这项研究调查了7-16岁之间因膝盖症状寻求医疗救助的儿童。[6]这些作者试图评估:

  • 构念效度-所有的假设都被证实,因此这表明构念效度很好。
  • 重测信度-发现除症状量表信度稍低外,所有重测在所有子量表上都很好。
  • 响应性——KOOS Child子量表得分与全球感知效应(GPE)之间相关性≥0.3的假设得到了证实,因此证实了KOOS Child的响应性。
  • 互操作性-没有发现下限到上限的效应。发现最小重要变化(MIC)补充了95%置信区间(CI),对于报告自己“更好”和“更好得多”的受试者,MIC优于最小可检测变化(SDC)。

总体而言,KOOS-儿童在所有领域都表现出出色的心理测量特性,除了内部一致性,其中类别“症状”表现出较低的同质性,类似于KOOS-成人,并且被认为是由于患者能够经历各种膝盖疾病的症状。

使用|

与KOOS -成人不同,KOOS -儿童可用于患有不同膝盖疾病的广泛儿童人群。[6]页面在儿科膝盖疾病探索不同的病理,它可能被使用。

得分|

每个问题有5个可能的答案,每个分数在0-4之间。最不严重的答案为0分,最严重的为4分。例如:

  1.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你有多少次膝盖疼痛?
    • Never = 0
    • 很少= 1
    • 有时= 2
    • 经常= 3
    • Always = 4

计算分数|

然后将每个子类别添加在一起。例如,所有与疼痛有关的问题编号为P1、P2、P3,所有与症状有关的问题编号为S1、S2、S3,等等。

下面是人工计算。由此得出的分数是对个别患者进行特定横断面评估的KOOS-Child子量表估计值:

或者有一个excel电子表格,可以从这里下载网站.文件名为更新后的评分文件。

资源|

  • 参考文献|
    1. Roos E M, Roos H P, Ekdahl C, Lohmander L S.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局评分(KOOS) -瑞典版本的验证。斯堪的纳维亚医学科学和体育杂志1998;8:439-48。
    2. Örtqvist M1, Roos EM, Broström EW, Janarv PM, Iversen MD。儿童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局评分(KOOS-Child)的发展:可理解性和内容效度。骨科杂志2012;83 (6): 666 - 673
    3. Willis G B, Royston P, Bercini D.在调查问卷的开发和测试中使用口头报告方法。应用认知心理学1991;5: 251 - 67。
    4. 认知访谈:改进问卷设计的工具。Sage出版社,千橡,2005年
    5. 杜安茹,李志强,李志强。调查反应的心理学研究。剑桥大学出版社,剑桥,2002
    6. 6.06.16.2Örtqvist M1, Roos EM, Broström EW, Janarv PM, Iversen MD。儿童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局评分(KOOS-Child)的发展:可理解性和内容效度。骨科杂志2012;83 (6): 666 - 673
    7. Örtqvist M, Iversen MD, Janarv P-M, Broström EW, Roos EM.膝部疾病儿童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局评分(KOOS-Child)的心理测量特性。英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48:1437 - 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