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上髁肌腱病工具包:附录G -医疗和外科干预

跳转到:导航搜索

药理方法|

非甾体抗炎药[1]|

方法

口服或局部应用。

提出的机制

通过抑制环加氧酶的作用来阻断炎症的主要途径。

优点:优点/缺点
优点:
  • 便宜,交通便利。
缺点:
  • 特殊药物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
  • 胃肠道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证据

肘外侧肌腱病变暂时缓解疼痛的证据不足。

没有足够的证据来提出建议。

口服和局部应用的相对有效性尚未被检验。

带回家的消息
对物理治疗

对常用非甾体抗炎药的一般知识对于制定治疗计划很重要。非甾体抗炎药不能治疗这种疾病,也没有证据表明其长期持续的益处。


皮质类固醇(注射)[2][3][4][5]|

方法

Peritendinous注射。

提出的机制

局部用于阻断炎症过程。
减少肌腱血流量和组织增厚。

优点:优点/缺点
优点:
  • 方便的。
  • 在肌腱结构外小心给药被认为是“安全的”(即在肌腱旁鞘内)。
缺点:
  • 更糟糕的是长期的结果。
  • 感染风险(1%)需要“普遍预防措施”。
  • 毁灭性的;损害组织修复机制。
  • 肌腱内注射可能削弱组织结构,有肌腱断裂的危险。
  • 皮肤脱色。
  • 皮下萎缩。
  • 注射后疼痛。
证据

有高质量的证据表明,局部皮质类固醇注射对短期缓解疼痛有效,但长期而言(6个月和12个月)不如多模式物理治疗。

重复注射(18个月内3-6次)在减轻疼痛方面的效果比单次注射差。

由于复发风险增加,早期减轻疼痛以帮助恢复活动的好处可能适得其反。

带回家的消息
对物理治疗

皮质类固醇注射提供短期缓解,但与较差的长期结果相关,复发率高。


丙三醇三硝酸酯(GTN)[6][7]|

方法

硝酸甘油贴片(1.25mg/24小时)应用于肌腱以增强愈合。

提出的机制

一氧化氮可能通过促进肌腱细胞的胶原合成来促进修复。

优点:优点/缺点
优点:
  • 与单独运动相比,GTN +运动可以改善结果。
  • 由于易于应用,增加了遵从性。自我实行。
  • 非侵入性。
缺点:
  • 需要重复申请超过12周。
  • 硝基贴片的副作用可能导致头痛。
证据

少量RCT水平的证据表明,与单独运动相比,GTN贴片联合运动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益处。

带回家的消息
对物理治疗

使用GTN可以提高运动效果。如果是医生开的处方,也可以由物理治疗师使用,并与多模式锻炼计划结合使用。


注射疗法|

Polidocanol[8][9]|

方法

最初是作为麻醉剂开发的,并广泛用作治疗静脉曲张的硬化剂。

提出的机制

疼痛肌腱神经血管增生的消融。

优点:优点/缺点
优点:
  • 可能比皮质类固醇注射的危害小。
缺点:
  • 证据表明缺乏效力。
证据

随机对照试验(RCT):没有显示优于安慰剂(仅麻醉)。

带回家的消息
对物理治疗

PTs应具备各种注射技术的知识,以帮助在常规治疗未能产生充分积极反应时,将患者转诊到其他程序。


增生疗法[10][9]|

方法

最常见的注射剂是高渗葡萄糖和少量麻醉剂,以诱导“促炎”增殖细胞反应,以协助组织修复。

提出的机制

新的有活力的组织被假设是由细胞生长因子的局部释放产生的。
医用葡萄糖对血管也有微弱的硬化作用。

优点:优点/缺点
优点:
  • 非手术选项。
  • 可以使用或不使用美国引导的本地化。美国引导的技术允许定位到特定的目标地点。然而,没有超声成像的注射也可能是有效的,即使是在目标组织表面的皮下入路。
缺点:
  • 没有医疗计划覆盖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通常需要一笔反映从业者专业知识的私人费用。
  • 需要三次或更多的重复治疗,类似于其他注射治疗。
  • 昂贵的超声设备需要有经验的操作员。
证据

少量证据表明注射安慰剂优于注射安慰剂。

带回家的消息
对物理治疗

与单独运动相比,Prolotherapy可能会提高结果。


富血小板血浆(PRP)[9][11][12][5]|

方法

将自体血液离心以收集浓缩的血小板和血浆。然后将其注入病人的肌腱。

提出的机制

细胞和体液(血液)介质促进肌腱变性区域的愈合。

优点:优点/缺点
优点:
  • 非手术选项。
缺点:
  • 需要昂贵的血液处理设备和离心机。此外,这是一项美国指导的技术,需要超声检查和有经验的操作人员。
证据

少量证据表明,PRP注射并不比安慰剂更有效。

研究还表明,PRP注射治疗肘关节外侧肌腱病变在1年随访中优于皮质类固醇的结果,因为皮质类固醇注射会导致更糟糕的长期结果。

带回家的消息
对物理治疗

PRP的一般知识对于帮助患者做出决策很重要。


肉毒杆菌(肉毒毒素A)[13][14]|

方法

在手腕伸肌注射肉毒杆菌。

提出的机制

伸肌麻痹导致一段时间的卸载,减少损伤肌腱组织的刺激,并允许愈合继续进行。

优点:优点/缺点
优点:
  • 非手术选项。
缺点:
  • 会导致瘫痪,失去手指伸展能力。
证据

少量证据表明,肉毒杆菌注射优于安慰剂。

带回家的消息
对物理治疗

当保守治疗不理想时,提供另一种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方法|

去神经[15]|

方法

切开并切除前臂后皮神经。

提出的机制

中断疼痛传递和神经对肌腱愈合反应失败的潜在影响(神经源性炎症)。

优点:优点/缺点
优点:
  • 与侵入性手术相比,恢复时间短。
  • 尽快返回工作岗位。
  • 与手术清创相比,疼痛减轻程度更好。
缺点:
  • 感染的风险。
证据

少量证据(回顾性病例系列)表明优于标准技术。

带回家的消息
对物理治疗

PT可参与术后康复。


外科清创术[16]|

方法

切口暴露肌腱,切除无组织和纤维化的肌腱组织和粘连。

提出的机制

手术产生肉芽和修复,并去除纤维化组织。

优点:优点/缺点
优点:
  • 一些中心报告的成功率很高。
缺点:
  • 感染的风险。
  • 术后3-6个月恢复时间长。
  • 关于该手术结果的数据有限。
证据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来说,开放手术可能是一个成功的选择。

带回家的消息
对物理治疗

PT可参与术后康复。


下载外侧上髁肌腱病工具包:附录G -医疗和外科干预|

http://physicaltherapy.med.ubc.ca/files/2013/07/Appendix-G.-Lateral-Epicondyle-Tendinopathy-Medical-and-Surgical-Interventions-June-2013.pdf


确认|

由M.耶茨和A .斯科特开发。BC物理治疗肌腱病工作队。

2013年6月


参考文献|

  1. 绿色等。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治疗成人肘部外侧疼痛。Cochrane数据库系统修订版2002;(2): CD003686。
  2. Coombes B等。皮质类固醇注射和其他注射治疗肌腱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项rct的系统综述。《柳叶刀》。376(9754): 1751 - 67。2010年11月。
  3. 糖皮质激素治疗侧上髁病的疗效。Jour Sports Rehab. 21(1): 83-88。2012年2月。
  4. Coombes B等。皮质类固醇注射、物理治疗或两者对单侧上髁痛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2013年2月6日,309(5):461 - 9。
  5. 5.05.1克罗等。富血小板血浆、糖皮质激素或生理盐水治疗外上髁炎: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AJSM e-pub。2013年3月4日。
  6. Paoloni et al。一种新型三硝酸甘油外用贴片治疗慢性外上髁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华体育杂志2009;43:299-302。
  7. Paoloni et al。外用一氧化氮治疗肘关节慢性伸肌腱病: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运动医学杂志。2003;31日:915 - 20。
  8. Zeisig et al。网球肘患者肌腱内注射后疼痛缓解:一项随机研究的结果。中华体育杂志2008;42:267-271。
  9. 9.09.19.2克罗等。注射治疗外上髁炎的疗效比较: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网络meta分析。我是J Sports med e-pub。2012年9月12日。
  10. Scarpone et al。前驱疗法治疗侧上髁病的疗效:一项初步研究。中华体育杂志2008;18:248-254。
  11. Creaney L等人。在耐药肘关节肌腱病中,基于生长因子的治疗提供了比物理治疗更多的好处:一项自体血液注射与富血小板血浆注射的前瞻性、单盲、随机试验。中华体育杂志2011;45:966-971。
  12. peerboom JC等人。自体血小板浓缩治疗外上髁炎的积极作用:一项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富血小板血浆vs皮质类固醇注射,随访1年。运动医学杂志2010;38:255-262。
  13. 林永春等。比较肉毒毒素和皮质类固醇注射液治疗急性和亚急性网球肘的前瞻性、随机、双盲、活性药物对照先导研究。J J Phys Med Rehabil. 2010;89: 653 - 659。
  14. Placzek R等人。A型肉毒毒素治疗慢性桡骨上髁炎: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多中心研究。中华骨关节外科杂志2007;89: 255 - 260。
  15. 浆果等。肱骨外上髁炎的上髁切除术与去神经切除术比较。Hand (N Y). 2011年6月;6(2):174-8。
  16. 邓恩et al。Nirschl手术技术治疗外上髁炎10 - 14年随访。美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年2月;36(2):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