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损伤量表

跳转到:导航,搜索

简介|]

亚洲的考试,由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作为基于标准化感觉和运动评估的脊髓损伤通用分类工具,最新修订版于2019年发布。[1]

它包括运动和感觉检查,以确定身体每一侧(右和左)的感觉水平和运动水平,单个神经损伤水平(NLI)以及损伤是完全还是不完全。[2]

脊髓损伤神经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
ISNCSCI评分大纲和亚洲损伤量表(AIS)

感官检验|]

关键感觉分容易定位于与骨解剖标志麻醉C2 - s5。他们使用轻触(LT)和针刺(PP)[锐钝辨别]进行双侧测试。使用临床常用设备,如轻触用棉签涂抹器,针刺用神经针或安全针。在每个关键点上欣赏轻触和针刺感觉,并将其与患者脸颊上的感觉作为正常参照系进行比较。[2]

评分采用三分制:

0 缺席
1 改变-欣赏能力受损或部分受损,包括感觉异常
2 正常或完整-与脸颊相似
NT 没有测试的
脊髓损伤神经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关键感觉点[2]
水平 感官测试要点描述
C2 枕骨隆突外侧1厘米
C3 锁骨中线锁骨上窝
C4 肩锁关节
C5 外侧肘前窝,肘部折痕近端
C6 拇指近端指骨背面
C7 中指近指骨背面
C8 小指近指骨背面
T1 前臂窝内侧,肱骨医用上髁近端
T2 腋尖
T3 锁骨中线和第三肋间隙
T4 锁骨中线和乳头线第四肋间隙
T5 锁骨中线和第五肋间隙T4和T6之间
T6 锁骨中线和第六肋间隙在剑骨水平
T7 锁骨中线和第七肋间隙T6和T8之间的中间-剑胸骨和脐之间的四分之一距离
T8 锁骨中线和第八肋间隙T6和T10之间的中间-剑胸骨和脐之间的半程
T9 锁骨中线和第九肋间隙T8和T10之间的中间-剑胸骨和脐之间的四分之三距离
T10 锁骨中线和脐水平第十肋间隙
T11 锁骨中线和第11肋间隙T10和T12之间-脐和腹股沟韧带之间
病人 锁骨中线超过腹股沟韧带中点
L1 T12和L1感觉点的中间
L2 大腿前内侧中点,连接腹股沟韧带中点与股骨髁内侧
L3 膝关节上方股骨内侧髁
L4 内踝
L5 背足在第三跖骨指骨关节
S1 跟骨侧面
S2 腘窝中点
S3 坐骨粗隆或臀下褶
S4 - 5 肛周面积< 1cm粘膜皮肤交界处外侧
肛深压(DAP)
检查者戴着手套并润滑的食指轻轻按压由阴部神经S4/5的体感部分支配的肛门直肠内壁。感知压力分为“缺席”和“在场”。在这部分检查中,肛门区域感觉到的任何可重现的压迫感表明患者有感觉不完全病变。对于在S4-5有轻触或针刺感觉的个体,不一定需要评估DAP,因为他们已经被指定为感觉不完全损伤。[2]

感觉水平|]

它被定义为最尾部,完整的皮肤,轻触和针刺(尖锐/钝辨)感觉。感觉水平是通过对身体两侧28个皮囊内的每个关键感觉点进行检查来确定的,如上所述,右侧和左侧可能是不同的。感觉层是位于第一个皮肤层之上的完整的皮肤层,轻触或针刺感觉受损或缺失,应针对身体的左右两侧确定,因为左右两侧可能不同。

每个皮肤区可产生多达四个感官级别:右针刺、右轻触、左针刺和左轻触。整体单感觉层是最前端完整的感觉点。[2]

感官评分|]

每个皮肤节对针刺和轻触的感觉评分可以跨皮肤节和身体左右两侧进行汇总,得到针刺和轻触两个汇总评分。每一种形态的正常感觉被赋予2分。身体两侧轻触测试的28个关键感觉点每一个都得2分,轻触测试的最高得分为56分。在身体两侧的28个关键感觉点中,每个点都得2分,就会导致针扎的最高得分为56分。总最大感官评分是112。感觉评分提供了一种数值记录感觉功能变化的方法,但如果任何所需的关键感觉点是不可测试的,则无法计算。[2]

感觉Scoring.jpeg"src=
感觉Score.jpeg"src=

汽车考试|]

关键运动功能10对的[2]

六分制用于评分:

0 全身瘫痪的人
1 可触摸或可见宫缩
2 主动运动,全范围运动,消除重力
3. 积极的运动,全方位的运动对抗重力
4 积极的运动,全方位的运动对抗重力和肌肉特定位置的适度阻力
5 正常的主动运动,抗重力的全范围运动和肌肉特定位置的完全阻力,这是正常的人所期望的
5 * 正常的主动运动,充分的抗重力运动范围和足够的阻力被认为是正常的,如果确定的抑制因素,如疼痛,废用不存在
NT 不可检测,即由于固定,严重疼痛导致患者无法分级,截肢或>50%的活动范围挛缩

除直肠检查可侧卧外,患者应仰卧进行检查。这确保了测试的一致性,以便从急性期到康复期进行有效的比较。每个关键肌肉功能都应按头尾顺序检查。确保关节上下稳定,防止测试过程中出现肌肉置换。如上所述,在完成手动肌肉测试(MMT)之前,进行关节的全范围运动,以排除任何疼痛,[2]

脊髓损伤神经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关键运动功能[2]
水平 关键肌肉功能&肌肉 4、5级肌肉功能测试体位描述
C5 屈肘
  • 肱二头肌
  • 上肢肱二头肌
肘关节弯曲90度,前臂旋后
C6 手腕上的扩展
  • 桡长腕伸肌
  • 桡短腕伸肌
腕关节完全伸展
C7 肘部延伸
  • 三头肌Brachii
肩部中性旋转,内收在90度,肘关节在45度
C8 中指弯曲
  • 指深屈肌
远端指骨完全屈曲,近端手指关节伸伸稳定
T1 小指绑架
  • 外展小数点
全外展手指
L2 髋关节屈曲
  • 髂腰肌
臀部弯曲90度
L3 膝盖扩展
  • 股四头肌
膝盖15度弯曲
L4 踝关节背屈
  • 胫骨前
完整的背屈
L5 长脚趾伸肌
  • 拇长伸肌
完全伸展第一脚趾
S1 脚踝Plantarflexion
  • 腓肠肌
  • 比目鱼肌
臀部中立,膝关节完全伸展,踝关节完全跖屈
随意肛门收缩
肛门外括约肌(由阴部神经S2-4的躯体运动部分支配)应在检查者戴着手套并润滑的食指周围可重复的随意收缩的基础上进行测试,指导患者“挤压手指,就像抑制排便一样”。收缩分为缺席或现在。在这部分检查中,随意的肛门收缩表明患者有运动不完全损伤。检查者应仔细区分随意性肛门收缩和反射性肛门收缩,后者往往只在瓦尔萨尔瓦手法中产生。[2]

运动水平|]

运动水平由至少3级(仰卧测试)的最低关键肌肉功能来定义,提供该水平以上的节段所代表的关键肌肉功能被判断为完整的(5级)。运动水平是通过检查身体两侧10个肌切块内的关键肌肉功能来确定的,左右两侧可能不同。在临床上没有肌切分的区域,如C1至C4, T2至L1, S2至S5,如果可测试的运动功能高于该水平也正常,则认为运动水平与感觉水平相同。[2]

示例1:

如果感觉水平为C4,且没有C5运动功能强度(或强度分级<3),则运动水平为C4。

示例2:

如果感觉水平为C4, C5关键肌肉功能强度评分为4,则运动水平为C5,因为C5的强度至少为3,以上的“肌肉功能”被认为是正常的:假设有C4关键肌肉功能,则评分为正常,因为C4的感觉是完整的。

汽车分|]

每个肌切点的运动得分可以通过肌切点和身体两侧(右、左)进行汇总,以生成每个上肢和下肢的单个运动得分。每个肌肉功能的正常强度被划分为5级。上肢的五个关键肌肉功能每项得分为5分,则每项得分最高为25分,上肢总分为50分。下肢五项关键肌肉功能每项得分为5分,则每项得分最高为25分,下肢总分为50分。在以前的版本中,计算所有四肢的总运动评分为100,但当上肢和下肢运动评分独立评分而不是相加时,运动评分作为脊髓损伤后恢复的衡量标准和临床试验的结果衡量标准的有效性更大,因此现在建议分别考虑上肢和下肢评分。运动评分提供了一种数值记录运动功能变化的方法,但如果任何所需的肌肉功能是不可测试的,则无法计算。[2]

电动机Scoring.jpg"src=
电动机Score.jpeg"src=

神经损伤程度的测定|]

神经损伤级别是通过确定身体两侧感觉和反重力肌肉功能力量完好(3级或以上)的脊髓最尾段来确定的,前提是胸部感觉和运动功能正常、完整(5级)。

感觉水平是指轻触和针刺感觉的最末端,完整的皮肤部分(得分= 2)。

运动水平是指运动检查中关键肌肉功能至少为3级的最末梢肌切断术。

如果在右感觉水平、左感觉水平、右运动水平或左运动水平这四个可能的水平之间,尾端最完整的部分存在差异,则神经损伤水平被认为是这四个水平中最头部的部分。[2]

亚洲减值量表(AIS)|]

脊髓损伤一般根据骶骨保留来分类为神经上的“完全”或“不完全”,骶骨保留指的是骶骨尾部大部分节段存在感觉或运动功能,即在S4-5皮部保留轻触或针刺感觉,肛深压或肛门括约肌随意收缩。[2]

完整的伤害:骶骨缺损,即骶4-5处无感觉和运动功能

不完整的伤害:骶骨保留,即骶4-5处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部分保留

感觉不完整:感觉功能的骶骨保留

电动机不完整:骶部运动功能保留或骶部感觉和运动功能保留低于损伤3级以上

下列亚洲减值量表(AIS)名称用于对减值程度进行分级:

亚洲减值量表(AIS)[2]
年级 受伤类型 伤害描述
一个 完整的 骶骨节段S4-S5无感觉或运动功能
B 感觉不完整 感觉而非运动功能保存在神经层以下,包括骶骨节段S4-S5,

身体两侧的运动功能水平低于运动水平3级以上

C 电动机不完整 运动功能保持在神经水平以下

在神经损伤级别以下的关键肌肉功能中,超过一半的肌肉级别小于3级(0-2级)

D 电动机不完整 运动功能被保存在神经水平以下

NLI以下至少一半(一半或更多)的关键肌肉功能的肌肉分级≥3

E 正常的 如果ISNCSCI测试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各节段评分正常

而且病人之前有缺陷

那么AIS等级是E级。

*没有脊髓损伤的人不会获得AIS等级。

不完全损伤根据其临床表现进一步分为5种类型。它们是:

  1. Brown-Sequard综合症
  2. 脊髓前综合征
  3. 后脊髓综合征
  4. 髓圆锥综合征
  5. 马尾综合征

部分保存区|]

在此之前,部分保存区(ZPP)仅用于亚洲完全损伤量表- A级(AIS A)。[2]随着2019年的修订,ZPP现在适用于所有情况,无论AIS等级如何。[1]ZPP指的是感觉或运动水平尾侧的皮小肌和肌小肌,仍部分受神经支配。感觉ZPP或运动ZPP的范围分别由具有一些感觉或运动功能的最尾段决定,左右两侧以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都应记录。[2]

例如:如果左边的感觉级别是C6,有些感觉从C7延伸到T1,那么“T1”就记录在工作表的右边感觉ZPP块中。

运动ZPP记录为不完全性损伤伴VAC缺失。感觉性ZPP在S4-5 (LT和PP)感觉功能缺失时被记录,只要DAP不存在。在存在DAP时,应注意感官ZPP“不适用(NA)”。在没有DAP的情况下,如果S4-5无LT和PP感觉,可记录感觉性ZPP,如果S4-5有LT或PP感觉,应注明“不适用(NA)”。[1]

分类步骤|]

心理测验学|]

可靠性|]

脊髓损伤神经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的感觉和运动检查是可靠的,由训练有素的检查员进行。[5]评价者之间和评价者内部的信度都很好。[6][7]在实施《脊髓损伤神经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方面的正式培训已被证明可以提高审查员分类的准确性。[8]使用2013年工作表修订版提供了明显更好的分类性能,并减少了运动水平和神经损伤水平的错误分类,除了C2 - 4水平,这可能与肌肌节和皮节在同一水平对齐上的基于身体侧的分组有关。因此,建议今后对工作表的任何修订都应在布局中保持相同的图形方面。[9]

有效性|]

脊髓损伤神经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已被验证用于损伤分类。[10]当上肢和下肢运动评分是独立评分而不是相加时,ASIA运动评分作为脊髓损伤后恢复的衡量标准和临床试验的结果衡量标准的有效性更大。[10]

患者解释的重要性|]

ASIA检查应在脊髓损伤后72小时内完成,以可靠地预测恢复情况。这种检查对个人来说是非常不舒服和困惑的,特别是因为他们最近经历了重大的创伤。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测试,以及它需要什么是至关重要的,让人们在考试中更舒服。[8]

临床医生必须告知受试者,这项测试将帮助我们确定脊髓损伤的位置,其严重程度,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评估预后。[2]通常情况下,国际脊髓损伤神经分类标准和亚洲损伤量表描绘的情况与MRI或CT扫描所看到的情况不同。

资源|]

脊髓损伤神经分类的国际标准:评估表格

脊髓损伤神经分类的国际标准:感觉和运动指南

亚洲电子学习中心:国际标准

  • 为了促进标准的教学和有效使用,ASIA在国际脊髓学会的帮助下开发了国际标准培训电子学习计划(InSTeP)。

亚洲电子学习中心ASTeP:自主解剖与功能

  • 自主神经标准培训的目标是学习正常的自主神经功能,了解脊髓损伤(SCI)后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并使用自主神经评估来记录和分类剩余的自主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 1.01.11.2亚洲和ISCoS国际标准委员会。2019年修订的《脊髓损伤神经分类国际标准》(ISNCSCI)-有什么新消息?脊髓。2019年10月;57(10):815-817。
  2.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2.152.162.17Burns S, Biering-Sørensen F, Donovan W, Graves D, Jha A, Johansen M, Jones L, Krassioukov A, Kirshblum, Mulcahey MJ, Schmidt Read M, Waring W。脊髓损伤神经分类国际标准,2011年修订.中国脊髓损伤杂志2012;18(1):85-99。
  3. UCTeach昊图公司。亚洲减值量表。可以从:https://youtu.be/hO9hADODTw8[最后访问日期30/10/18]
  4. SCIREWebVideo。ISNCSCI考试(亚洲考试)常见错误。可以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pgGzIhCpuI[最后访问日期30/10/18]
  5. 马丽萍,李志强,李志强,等。脊髓损伤神经分类国际标准中运动和感觉检查的可靠性和重复性。中华脊髓杂志2008;31(2)166-170。
  6. 克利夫顿G,多诺万W,迪米特里耶维奇Met al。慢性脊髓损伤中的网膜转位。脊髓1996;34:193 - 203。
  7. 萨维奇G, Bergström EM,弗兰克尔HL, Jamous MA,琼斯PW。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标准进行的运动和感觉检查的评分者之间的可靠性。中华脊髓病学杂志。2007;45(6):444-51。
  8. 8.08.1Schuld C, Wiese J, Franz S, Putz C, Stierle I, Smoor I, Weidner N, EMSCI研究小组,Rupp RR。正规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评分、评分和分类的影响。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3;
  9. Schuld C, Franz S, Brüggemann K, Heutehaus L, Weidner N, Kirshblum SC, Rupp R.脊髓损伤神经分类国际标准:修订工作表(修订版02/13)对分类性能的影响。中国脊髓医学杂志,2016年9月2日;39(5):504-12。
  10. 10.010.1格雷夫斯D,弗兰基维奇RG,多诺万WH。构建亚洲电机量表的效度和维度结构。中华脊髓病学杂志2006;29(1):3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