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按摩

跳转到:导航搜索

定义/描述|

摩擦是一种按摩技术,用于增加血液循环和释放紧张的区域;特别是关节周围以及肌肉或肌腱内有粘连的地方[1][2].摩擦被定义为“通过指尖施加精确的穿透压力”。[3].Cyriax,谁被视为摩擦疗法的创始人,认为深层摩擦是适当的治疗目的|

治疗师的作用是尽量减少垂直于肌动蛋白和肌凝蛋白丝形成的疤痕,促进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形成一个坚固的、可移动的疤痕,当恢复正常活动时,不会再出现疼痛[4]

摩擦按摩的目的是影响所有软组织的细胞行为。摩擦按摩应该是诱导[4][5]

  • 创伤性充血,有助于排出引起疼痛的代谢物。
  • 受影响结构的运动,防止或破坏粘连,并有助于优化疤痕组织和机械感受器刺激的质量。
  • 机械感受器的刺激,产生大量传入脉冲,刺激暂时止痛。
  • 成纤维细胞增殖,负责胶原蛋白的修复和再生。
  • 胶原纤维的重新排列,由施加压力的大小决定[6]

技术|

深层摩擦按摩的8个原则是[4]

  • 诊断运动和触诊必须找出有问题的组织和该组织的确切位置。
  • 物理治疗师的手指和患者的皮肤必须同时移动,以避免损伤皮肤。
  • 按摩必须垂直于组织纤维,以抚平疤痕。
  • 按摩必须充分地进行,以确保整个疤痕得到治疗。
  • 这种摩擦必须在病人的疼痛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按摩过程中疼痛会逐渐减轻。
  • 病人必须采取能充分暴露肌腱的姿势。
  • 如果病变位于肌肉的腹部,肌肉必须放松。这将有助于在按摩时分离肌肉纤维。
  • 有鞘的肌腱必须进行拉伸,以确保按摩的最大成功。

禁忌症包括皮肤病、细菌作用引起的炎症、创伤性胃痛[4]

重点研究|

然而,没有科学证据支持这样的假设,因为按摩不太可能增加肌肉血液流动[7][8]而关于按摩对纤维重新排列的影响的研究也很缺乏。然而,受损肌肉纤维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液体和细胞转移到受损组织是一个既定的事实[9].增加的液体会在受伤后造成肿胀。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迁移到炎症部位,并在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10]

文献中关于摩擦按摩在治疗肌腱炎中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内幕。1997年戴维森等人。[5]通过注射胶原酶在老鼠的跟腱上制造了肌腱炎。注射导致胶原纤维断裂和错位。随后,他们在肌腱上应用纵向增强的软组织动员,导致成纤维细胞激活,导致胶原蛋白合成。据说摩擦按摩可以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纤维的交叉连接[11]他们还进行了步态分析,揭示了步长和频率的改善。病例报告[12]证明了多模态方法对脑卒中患者的潜在益处[13][14][15][16][17][18]这表明多模态方法是成功保守治疗肩部问题的合适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干预措施:软组织治疗,包括摩擦疗法,超声声光电泳,操作和运动。纵向和横向摩擦分别施加于冈下肌的后腱肌连接处、喙肩峰韧带和冈上肌在肱骨大结节上的插入处。横过受损伤组织的横向运动和由此产生的充血据说是摩擦按摩的主要愈合因素。充血应该会释放组胺和缓激肽,导致血管扩张和水肿减轻[19].横向作用据说可以防止疤痕组织的形成,而纵向摩擦影响血液和淋巴的运输[20].对慢性疾病的成功治疗[19]

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支持摩擦疗法;研究报告[21]结论发现手腕的手法比[22]没有发现对患有[23]该研究旨在比较运动方案、脉冲超声和横向摩擦治疗慢性髌骨腱病的效果,结论是,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运动方案比超声和横向摩擦更有效。正如Cyriac所描述的[24]横向摩擦持续施加于髌腱10分钟。

我们可以总结说,在有限的证据下,关于摩擦按摩还有很多研究要做。许多随机对照试验缺乏对照组,受限于样本量小,而且只调查短期影响。因此,很难就摩擦在治疗肌腱炎和其他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得出结论。



参考文献|

  1. 霍利斯M,琼斯E(编)。按摩治疗师:软组织治疗指南。第三版。英国,2009年
  2. Jurch SE。临床按摩治疗:骨科疾病的评估和治疗。纽约,麦格劳-希尔,2009年
  3. 加洛威S,瓦特J,夏普C. 1987年至1998年期间由物理治疗师在大型田径赛事上提供按摩。2004年英国医学杂志;38 (2): 235-7
  4. 4.04.14.24.3Cyriax, Coldham M:骨科医学教科书No1 2), pp 9,10 -2 1。伦敦:Bailliere Tindall出版社,1984年
  5. 5.05.1Davidson CJ, Ganion LR, Gehlsen GM等。大鼠软组织活动引起的肌腱形态和功能改变。体育运动中的医学和科学。美国体育学院医学博士,1997:313-319
  6. 葛尔森,李志强,李志强,等。压力变化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曼西,在:性能动力学,研究装订,1998年。
  7. Tiidus P, Shoemaker J. Effleurage按摩,肌肉血流量和长期运动后恢复。国际运动医学杂志1995;16 (7):478-83
  8. 李志强,李志强,李志强,等。人工按摩对肢体血流的影响。运动与娱乐研究医学(运动与科学运动练习部1997;29 (5): 610-4
  9. 运动致肌肉损伤的病因学研究。应用物理学报1999;24 (3): 234-48
  10. 急性炎症:迟发性肌肉酸痛的潜在机制?中华医学杂志1991;23:542-51
  11. Van der Windt D, Van der Heijden G, Van der Berg S, Gerben ter R, de Winter AF, bulter LM:肌肉骨骼疾病的超声治疗:系统回顾。疼痛1999,81:257-271
  12. 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一种治疗肩关节的多模式方法:4例患者的病例系列,中华骨科杂志,2005,13:20
  13. 黄志刚,李志刚,李志刚。肩关节钙化性肌腱炎的保守治疗方案。机械工程学报,1999,22(9):622-627
  14. 粉红色MM, Tibone JE:游泳运动员肩膀疼痛。中华骨科杂志2000,31(2):247-261
  15. 肩带LW:使用冈上肌同步运动治疗肩部撞击。运动物理学报,1994,17 (1):43-53
  16. 锤锤WI:横向摩擦按摩在慢性髋关节或肩部滑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中国机械工程学报,1999,16 (4):457 - 457
  17. Conroy DE, Hayes KW:关节活动作为原发性肩撞击综合征综合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效果。中华骨科运动杂志,1998,28 (1):3-14
  18. Bang MD, Deyle GD:有和没有手动物理治疗的监督运动对肩撞击综合征患者的比较。中华骨科杂志,2000,30(3):126-137
  19. 19.019.1锤锤WI:横向摩擦按摩在慢性髋关节或肩部滑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中国机械工程学报,1999,16 (4):457 - 457
  20. 锤头WI:摩擦按摩;从功能性软组织检查和手工方法治疗。Gaithersberg:阿斯彭;1999:463 - 478
  21. Struijs PAA, Damen PJ, Bakker EWP, Blankevoort L, Assendelft WJJ, Van Dijk CN腕部手法治疗外上髁炎:一项随机先导研究,物理杂志,2003;83:608-616
  22. Brosseau L, Casimiro L, Milne S, Robinson V, Shea B, Tugwell P, Wells G.深层横向摩擦按摩治疗肌腱炎。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2;(4):CD003528
  23. Stasinopoulos D, Stasinopoulos I.运动计划、脉冲超声和横向摩擦治疗慢性髌腱病的疗效比较。临床康复杂志。2004;18(4):347-52
  24. Cyriax HJ, Cyriax JP。Cyriax的矫形医学图解手册,第二版。牛津:Butterworth-Heinemann,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