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反射

跳转到:导航搜索



介绍|

莫罗反射最早是由恩斯特·莫罗在1918年描述的[1]产生的反应是由于突然的刺激,而不是由于下落的距离。它主要与上肢的伸展和外展有关。它是通过在仰卧的位置拉下婴儿的手臂,然后放开手臂来产生坠落的感觉来激发的。这很容易与惊吓模式或反射相混淆。这种反射据说是迷宫式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早产儿的肌肉张力较低,因此无法在被动运动中产生阻力。这种反射的缺失和高反应具有诊断价值。[2]

位置|

滴头法:仰卧位。将婴儿水平悬挂,保持对称的仰卧姿势,这样治疗师的一只手放在胸部后,另一只手托住头部。婴儿的头部应处于中线位置。[3]

重要的是要保证婴儿的双手在反射引起的时刻是张开的,这样才不会产生不对称的反应。此外,要确保宝宝在检查过程中保持清醒,不要哭闹。

弃婴法:与滴头法相同。

刺激|

头部下降方法:使婴儿的头下降了几厘米。

弃婴法治疗师迅速放下他们的手约10至20厘米,并使他们突然停止。

皮下的刺激对上腹部皮下组织的疼痛刺激。(被认为是一种更敏感的技术)

响应|

正常的反应|

初始阶段:上肢外展,手臂伸展。手指伸展,颈部和脊柱有轻微的伸展。

后阶段:手臂上收,双手向身体前方移动,然后回到婴儿的身体一侧。

异常反应|

2至3个月大的婴儿反射解体。

反应持续超过6个月。

不对称反应。

持续时间|

这种反射可以在所有新生儿的前12周内被激发,并在6个月大时消失。

[4]

检查者保持婴儿仰卧位,头部缓慢向下。上肢外展,随后手臂伸展,手指伸展。

神经机制|

这种反射主要是在前庭神经核的帮助下引起的。它是由脑干调节的,因此它的中心似乎在脑桥到髓质的较低区域。反应的传出通路似乎起源于前庭脊髓和/或网状脊髓神经元,反射运动是由皮层下结构产生的,没有皮层参与。[3]

摩洛反射和惊吓反射的区别|

惊吓反射是对突然刺激的反应,是一种防御反应,主要由屈曲运动组成。它不同于摩罗反应,摩罗反应的特点是延伸。

惊吓反应是由听觉刺激引起的,在早产儿中表现出明显的习惯,而Moro反射则不受任何听觉线索的刺激。

无脑新生儿不能引起惊吓反应,而莫罗反射总是在这些婴儿中引起。

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Modrell AK, Tadi P.原始反射。InStatPearls [Internet] 2021 3月21日。StatPearls出版。
  2. 2.02.1爱德华兹CW, Al Khalili Y。拥抱反射。InStatPearls [Internet] 2020 8月30日。StatPearls出版。
  3. 3.03.13.2二木Y,鸟部Y,铃木Y。婴儿的抓握反射和抓抓反射:原始反射反应的层次。国际儿科学杂志。2012年10月,2012年。
  4. qumar81。拥抱反射。可以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z-iVI2mf4&ab_channel=qumar81
  5. 柯尼卡洛娃J,鲍勃P。保留原始反射与儿童多动症。神经学报,2012;54(3):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