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trocalcaneal滑囊炎

跳转到:导航搜索

简介|

跟后滑囊炎是最常见的后跟滑囊炎。滑囊炎是指滑囊的炎症。跟骨后滑囊炎是指位于跟骨和跟腱前表面之间的滑囊的炎症[1]有两个滑囊位于跟腱插入点的上方。[2]

  • 肌腱的前面或深处是跟骨后(腱下)囊它位于跟腱和跟骨之间[2]
  • 跟腱的后方或浅部是皮下跟囊,也叫跟腱囊。这个囊位于皮肤和跟腱远端后部之间。其中一个或两个囊的炎症会引起后跟后部和脚踝区域的疼痛。[3][4][5]

它也被称为跟腱滑囊炎。它经常会被误认为

临床解剖及发病机制|

囊出现在骨头上一根肌腱的交界处。囊内充满一层薄薄的滑液。它保护并抑制关节的冲击。由于刺激,囊附近的结构可以以最小的摩擦移动。

跟骨后囊位于跟腱及其外侧扩张处跟骨的后上突出处。跟腱止点、跟骨后滑囊的纤维软骨壁延伸到跟腱和邻近的跟骨形成一个“ENTHESIS器官”。关键的概念是,在这个位置,肌腱止点,囊和骨是如此密切相关,跟骨突出将极大地倾向于对囊和肌腱的机械刺激。同时,肌腱背屈后侧的肌腱止点处也有明显的张力。[6][7]

流行病学|

跟后滑囊炎在运动运动员和普通人群中都很常见。在正常人群中,习惯长期穿高跟鞋的人发病率较高,当换穿平底鞋时,跟腱及其相关的滑囊可能会受到更多的拉伸和刺激。

原因|

跟后法氏囊垫可因跌倒或运动相关撞击挫伤造成创伤,也可因跑步或负重过重等活动对法氏囊的重复创伤而逐渐发作。

跟骨滑囊炎症通常是由重复性(累积性)创伤或过度使用引起的,并且这种情况会因压力而加重,例如当运动员穿着紧身鞋时。跟骨后滑囊炎也可能与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病等疾病有关。在某些情况下,跟骨后滑囊炎可能是由于跟腱和跟骨后上侧面过度突出之间的法氏囊撞击引起的(Haglund畸形).在哈格伦病中,撞击发生在踝关节背屈时。[2]

迹象和症状|

  • 脚后跟后侧疼痛,尤指跑上坡时
  • 踮起脚尖时疼痛可能会加重。
  • 脚后跟有压痛
  • 脚后跟肿胀
  • 在负重小腿的活动中增加疼痛

临床评估|

一个良好的临床实践包括评估肌腱,法氏囊和跟骨,仔细的病史,检查该区域的骨突出和局部肿胀,以及触诊最大压痛的区域。生物力学异常、关节僵硬和近端软组织紧绷可加重跟骨后滑囊炎的解剖易感,存在时应予以纠正[7]

跟骨x线平片可显示Haglund畸形(跟骨后上侧面突出)。然而,在负重侧位片上,即使是跟骨后滑囊炎患者,跟骨后隐窝也经常表现正常,这限制了它在诊断时的作用。x线片可作为支持临床医生诊断跟后滑囊炎的诊断手段。跟骨后滑囊炎患者在Kager脂肪垫的后下角,即跟骨后隐窝或法氏囊楔形处,可能没有正常的透光性(即变钝)。这可能伴随或不伴随跟骨侵蚀而发生。[8][9]

磁共振成像(MRI)可能显示法氏囊炎症,但这种方式可能不能提供比仔细的身体检查所发现的更多信息。理论上,MRI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炎症是在皮下法氏囊内,肌腱下法氏囊内,甚至是在肌腱本身内;然而,这样的测试通常是不必要的。

超声检查可能是诊断跟腱病变的潜在有用工具。[10]

鉴别诊断[11]|

治疗|

物理治疗|

跟骨后滑囊炎患者在滑囊炎急性期,应指导患者在后跟后部和脚踝处敷冰。每天可以做几次冰敷,每次15-20分钟。一些临床医生也提倡使用造影剂浴。

渐进式拉伸跟腱有助于减轻对腱下囊的冲击,可按以下方式进行:

  • 站在墙前,患处的脚平放在地板上。身体前倾,直到同侧跟腱有轻微的拉伸感。
  • 保持拉伸20-60秒,然后放松。
  • 伸展膝盖,然后再次弯曲膝盖。
  • 为了使拉伸计划的效果最大化,每组重复以上步骤几次,每天几次。避免弹跳式拉伸。

其他治疗方案包括微电流疗法和皮质类固醇注射进入跟骨后囊

外科手术|

虽然罕见,但在跟骨后滑囊炎无法解决的病例中,可能会导致从脚踝后部切除滑囊的法氏囊切除术。

资源|

参考文献|

  1. 安东尼·福奇(2010)。哈里森的风湿病学,第二版。麦格劳-希尔专业出版公司;数字版。271页。
  2. 2.02.12.2Brinker MR, Miller MD.成人足。骨科基础知识。宾夕法尼亚州费城:WB Saunders Co;1999:342 - 63。
  3. 麦基DJ。小腿,脚踝和脚。《骨科物理评估》第二版。费城,宾夕法尼亚州:WB Saunders公司;1992:448 - 515。
  4. Snider RK,编辑。脚和脚踝。《肌肉骨骼护理要点》第二版,罗斯蒙特,伊利诺伊州:美国整形外科学会;1997:366 - 489。
  5. 年轻的JL, Olsen NK, Press JM。下肢肌肉骨骼疾病。见:Braddom RL主编的《物理医学与康复》。宾夕法尼亚州费城:WB Saunders Co;1996:783 - 812。
  6. 李志刚,李志刚,李志刚。跟腱远端应变行为:跟腱插入性病变的意义。美国J体育医学2004;32(2): 457 - 61。
  7. 7.07.1Brukner P, Khan Karim。临床运动医学。Ch.32。第3版。
  8. van Sterkenburg MN, Muller B, Maas M, Sierevelt IN, van Dijk CN。跟骨后滑囊炎的负重侧位片表现。Acta .。81年6月2010;(3):387 - 90。(Medline)。
  9. Ly JQ, Bui-Mansfield LT. Kager的脂肪垫解剖和异常。AJR Am J伦琴诺。2004年1月,182(1):147 - 54。
  10. 布兰克斯坦A,科恩I,戴曼特L,等。跟腱疼痛及其相关病理:超声诊断。Isr Med asssoc J. 2001;3(8):575-8。
  11. Cook JL, Khan KM, Purdam C.跟腱病。手疗2002;7(3):1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