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置换术

跳转到:导航搜索

什么是踝关节置换术?|

踝关节置换术是将踝关节(Talocrural joint)替换为由聚乙烯和金属组成的假体,比踝关节融合术更可取,因为其活动范围和功能不受影响。关节成形术的主要目的是

  1. 距骨关节复制ROM
  2. 在承重下功能良好
  3. 是穿有抵抗力的
  4. 保持对准和稳定

全踝关节置换术史|

踝关节置换术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由于其发生率较低,因此远不如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常见[1]

直到最近,踝关节融合术仍是治疗的黄金标准,但这并不是没有并发症,例如不愈合、其他中/后足关节骨关节炎、僵硬和本体感觉丧失[2]

全踝关节置换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但最初长期失败率很高。旧的假体松动或故障,经常需要拆除[3].在70年代后期,来自苏福尔斯的骨科医生Frank G. Alvine博士开发了Agility踝关节,这是FDA批准的第一个在美国使用的全踝关节植入物[4].自引入敏捷踝关节系统以来,经过了几次修改。Agility踝关节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踝关节假体。拥有超过20年的经验,它是任何固定轴承设备中跟踪时间最长的[5]

2009年5月29日,今天的医疗新闻宣布,FDA批准了第一个移动承载设备,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全踝关节置换系统(STAR)。作为FDA批准的一个条件,该公司(Small Bone Innovations Inc.)必须在未来八年内评估该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

在对2007年发表在《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上的文献的系统回顾中,全踝关节置换术的中间结果似乎与[7]手术率的研究比较后脚踝关节固定术和踝关节置换术SooHoo, Zingmond和Ko确认踝关节置换与风险更高的并发症与踝关节融合相比,但也具有潜在优势的降低风险的病人要求距下关节融合[8].Knecht, Estin, Callagham等人对Agility全踝关节置换术进行了7到16年的随访,他们得出结论,置换术后平均9年的x线摄影后足关节炎和翻修手术的发生率相对较低,这是令人鼓舞的[9]

尽管人们对全踝关节置换术越来越感兴趣,但迄今为止的中期临床结果很少,而且往往没有得到独立医师的验证。此外,没有发表任何一级或二级研究[10]

20世纪70年代首次引入全踝关节置换术(TAA)时,患者满意度低,由于松动导致的翻修率高,以及创面并发症高,这些问题都非常严重。[11]1990年,与骨水泥假体相比,非骨水泥假体允许骨长入和骨移除较少。[11]除了向无骨水泥的过渡,多年来技术的进一步进步导致了新的手术关节成形术技术,主要是从双组份设计转向三组份模型。

一项观察性研究分析了关节置换术相对于关节融合术的优势,称有单关节或多关节疾病的患者接受关节置换术后步态异常更少,对下肢其他关节的不良影响更少。[12]一项系统综述提供了852例接受TAA的患者,术后5年种植体生存率为78%,术后10年生存率为77%,总体翻修率仅为7%。这提供了证据,该程序产生了满意的结果,应该考虑的潜在候选人,适合手术矫正。[13]

的关节成形术|

指示的过程|

全踝关节置换术没有明确的适应症。只有在保守治疗没有改善的情况下才考虑手术。该手术主要针对患有不同类型关节炎的患者。这导致晚期的关节炎改变,使人丧失疼痛和踝关节丧失活动能力。踝关节最常受创伤后关节炎的影响。[14]踝关节融合术不成功后也需要进行全踝关节置换术[15]踝关节置换术的“理想”病人是老年人,身体需求低,骨量好,血管状况正常,无免疫抑制,后脚踝关节对齐良好。[16]一般来说,以下是关节置换术的常见指征:

  1. 主键或创伤后骨关节炎
  2. 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3. 拒绝了关节固定术


适应症:根据萨尔茨曼的说法,接受全踝关节置换术并没有确切的指征。[17]“理想”的病人通常会接受这种干预是一个老年人,具有健康的免疫力,正常的血管状况,良好的骨密度,和适当的后脚脚踝对齐,但没有成功的保守治疗措施。对于衰弱性踝关节关节炎患者,非手术入路无反应,或踝关节置换术结果失败的患者,通常采用关节融合术来融合关节。

禁忌症:对于患有神经关节病性退行性关节病、感染、距骨缺血性坏死、骨软骨炎、后脚踝关节排列不良、严重的良性关节活动过度综合征或软组织问题、下肢感觉或活动减少的患者,关节成形术是禁忌症。[11]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个体中,炎症过程可能在肿胀、组织反应和关节破坏的迹象出现之前就发生了。在疾病过程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结构损伤(即。关节侵蚀)。[18]糖尿病患者踝关节可能发展为痛风性关节炎。这是由于尿酸转变成尿酸盐晶体,并沉积在关节。[18]

因此,风湿性关节炎和糖尿病患者可能是或不是踝关节置换术的候选者,这取决于影像学发现的关节退行性变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禁忌症:

  1. 严重距骨半脱位,严重外翻或内翻畸形
  2. 实质性的骨质疏松症
  3. 神经系统疾病或复发性感染

术前程序和最终诊断|

双侧踝关节的负重A-P和侧榫视图是必需的,以便在手术中进行有效的准备和预期。后足对齐(Cobey/Saltzman)视图对于评估踝关节和识别任何跟胫骨畸形至关重要。这是通过让患者站立,用一个前倾斜15度的盒式支架抬高,x射线与胶片垂直。如果有畸形,则改变此位置,然后测量胫骨前远端角(ADTA)。ADTA由胫骨机械轴和踝关节矢状面关节方向线组成,正常下肢测量值为80°±3°。在冠状面,测量胫骨远侧角(LDTA)、胫骨距骨角和胫骨跟骨对齐。LDTA由胫骨远端关节面和胫骨解剖轴组成,测量值为89°±3°。如果这个变小,则表示内翻畸形。胫骨距骨角(图3C)由踝关节的胫骨和距骨关节面定义。当胫骨距角为>10°时,关节定义为不一致(不稳定)。[19]

如果存在异常的ADTA或LDTA(矢状或冠状畸形),则测量成角旋转中心(CORA)。科拉的交集是mid-diaphyseal线,这条线从中间的关节和垂直于其异常或LDTA(图4)。可以位于科拉合模线水平(通常由于解剖结合线排列不齐或脚踝变性)或向近端(通常由于胫骨畸形/骨折)”[19].所以你可以看到有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这很重要任何不稳定和对齐不当的新假体都可能会过度磨损甚至失效[19]

医疗管理|

第一代:|

早期的踝关节假体尝试包括将一个金属球粘结到胫骨和一个聚乙烯杯粘结到距骨。整个20世纪70年代,假体发展到使用vitallium组件与距骨接合。所有的设计都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水泥,这成为第一代假体的定义元素。[11]

类型:|

不幸的是,到80年代早期,第一代踝关节置换术并没有被大多数骨科医生推荐。大量研究显示骨水泥固定物松动,伤口问题,患者满意度低[17][11].由于疗效差、并发症发生率高,外科医生开始推荐踝关节融合术。

第二代:|

第二代关节成形术是无骨水泥的,使用骨长入来稳定假体。骨长入假体与骨水泥相比,骨切除术少,软组织损伤少,骨水泥移位等并发症少[17]

手术因素:|
设计部分:|
2踝关节更换部件实例
SaltoTalaris ankle.jpg"src= 敏捷ankle.jpg"src=
萨尔托塔雷瑞斯 敏捷性
  • 假体植入物包括胫骨板和距骨假体之间的聚乙烯“移动支座”。已知设计:buechelo - pappas, Scandinavian Total Ankle Replacement (STAR), Mobility, HINTEGRA
    • 优势:低聚乙烯磨损率,允许多平面运动[11],增加一致性,最小的骨切除[17][21]
    • 缺点:移动承重节段可能脱位,多受累于手术,转轴不对齐导致韧带应力异常[17][11]
3踝关节更换部件举例
明星ankle.jpg"src= BuechelPappas ankle.gif"src=
明星 Buechel帕帕斯


两种组件设计都允许半拉伸运动,特别是在矢状面踝关节运动时允许一些倒置和外翻。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经批准了四种两种成分的设计。STAR于2008年被FDA推荐批准。[22][21]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确定假体设计的预期寿命。[21]

外科手术|

为了进行手术,患者应平卧位,臀部略微抬高,大腿近端使用止血带以限制手术过程中的血液流动。接下来,在关节线的中心切开10厘米的切口,以暴露相关的解剖结构。一旦结构暴露,关键的神经和肌腱被确定,以保护和确保它们的完整性,尽量减少手术并发症,这些包括;腓神经,胫前肌和拇长伸肌。这也是为了达到正确的距骨对齐和软组织平衡,以确保假体在站立时能够达到足底坡度。同样重要的是清除和纠正任何骨赘或任何其他结构,可以导致不对齐。根据距骨关节(内翻或外翻)的自然角度,可能需要切除更多的内侧或外侧骨,如果关节是深的或浅的,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它可能需要复位或抬高[19]

一旦关节被矫正,骨骼被正确对齐,就会对新组件进行测试,以确保达到标准ROM和稳定性。如果背屈受到限制,而不是由于排列不当,则需要跟腱延长,如果在内翻或外翻中存在不稳定,则需要重建韧带。可能会发生持续的错位,根据严重程度和可矫正性,可能需要单独的手术来纠正,如距下融合[19]

备选选项:|

脚踝关节固定术

[23][20]不幸的是,缺乏踝关节运动会导致膝盖和后脚的压力增加,此外,增加后脚的运动,可能会导致关节炎。[11]融合的其他并发症包括邻近关节加速退变和活动受限。[21]

[24]

结果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