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柱内侧丘系通路

跳转到:航行,搜索

介绍[编辑|编辑源]

背柱内侧丘系通路

背柱通路是上行束之一,即神经通路,通过该通路,来自周围神经的感觉信息被传输到大脑脑皮质.在脊髓,这条通路在背柱和脑干,它通过内侧丘系传播,因此被称为背柱内侧丘系通路。[1]

  • 它涉及到对细微接触的有意识的欣赏,两点歧视,意识本体感觉和除头部以外的身体振动感觉。
  • 它是主要的感觉通路之一,因此有三级神经元参与该通路,将信号从皮肤和关节传输到大脑皮层。
  • 背部柱途径的躯体缺陷是杂物横向中间和上肢的下肢。[2]

课程[编辑|编辑源]

一阶神经元[编辑|编辑源]

背根神经节的细胞体,由假单极体组成神经元,表征该通路的一级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包含外周(远端)和中央(近端)轴突突。

外周(远端)轴突接收来自神经元的各种信号输入皮肤通过与背柱内侧丘系通路相关的受体。这些受体分为两类:触觉机械感受器和意识感受器本体感觉.[1]

触觉机械感受器包括:

  • 迈斯纳小体,与精细触觉和两点辨别有关
  • 毛囊上的游离神经末梢,与精细触感有关,以及
  • 太平洋小体处理压力感和振动感。

意识本体感觉包括:

  • 肌梭高尔基腱器检测肌肉长度和收缩变化,从而实现精细运动控制和轴向位置。

背根神经节的近端轴突通过内侧背根进入区进入脊髓。一旦进入脊髓,中央轴突发出小的侧支,终止于脊髓灰质以促进脊髓反射。然而,大部分中央轴突将离开背侧无突触的角灰质进入背索,帮助构成同侧股薄束或楔束。

股薄肌:位于楔状肌内侧。它从下肢携带与DCML通路有关的感觉信息。然后终止,并与延髓尾侧的股薄核形成突触。[2]

楔状fasculus cuneatus:位于股薄fasculus外侧,从上肢携带与DCML通路相关的感觉信息。因此,它位于T6及以上。然后与延髓中的楔状核突触。[1]

二阶神经元[编辑|编辑源]

双侧楔状核和股薄核髓质代表DCML通路的二级神经元。来自股薄核和楔状核的二级神经元轴突被称为内部弓状纤维,在髓质水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然后以保留的体视排列穿过脑干。内侧丘系终止并形成突触在丘脑特别是在大脑的腹后外侧核(VPL)丘脑与保存的躯体。[1]

三阶神经元[编辑|编辑源]

腹后外侧(VPL)神经元是该通路的三级神经元,其轴突将从丘脑外侧投射,并通过内囊后肢进行体视运动,然后终止于中央后回的初级体感皮层。[1]

[3]

功能[编辑|编辑源]

背柱通路的主要功能是传递有关精细触觉、两点辨别和意识的感觉信息本体感觉,以及皮肤和关节(不包括头部)的振动感觉。

背柱核还将内脏伤害性信息传递给对侧腹后外侧(VPL)丘脑核,而后者又将信息传递给躯体感觉大脑皮层。[4]

血液供应[编辑|编辑源]

这个脊髓后动脉供应后柱通道。[1]

临床相关性[编辑|编辑源]

  • 脊髓后综合征,也称为脊髓后动脉综合征-侵犯脊髓后动脉。
  • 背虻:这是一种缓慢的退行性疾病,代表未经治疗的晚期表现梅毒. 由于其参与后柱通路,可导致有害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包括虚弱、反射减弱、步态不稳、关节进行性退化、协调性丧失、剧烈疼痛和不安感发作、个性改变、痴呆、耳聋、视力受损和对光的反应受损。
  •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SCD):SCD的特征是上述通路中的轴突髓鞘异常,这是由于B12缺乏,导致神经传输中的妥协。SCD影响脊髓中的两条途径:侧面皮质电机路径和后柱途径。
  • Brown-Sequard综合征:是一种累及脊髓左侧或右侧的半切综合征,通常发生在颈椎水平,影响后柱通路。

评估[编辑|编辑源]

罗伯格测试是神经系统检查的一部分,临床上用于测试后柱通路的完整性。

在评估中,测试其所承载感觉的完整性,即精细触摸、两点辨别、意识本体感觉和振动感觉.

  • 精细触感:在不同的皮肤病程度上,可以用竖琴尖的物体,如触碰刺(针刺)来测试精细触感。
  • 两点歧视:2PD测试是一种功能测试,用于评估触觉敏感性的质量。它也被视为一种综合测试,因为它需要高度的感觉加工。2PD感觉可能会受到内侧丘系通路损伤和周围神经损伤的影响。治疗师可以使用卡钳或简单的重塑回形针进行测试。然后治疗师触摸身体的不同部位,闭着眼睛的患者需要识别被触摸的两点。[5]
  • 意识本体感觉:它包括立体感和位置感。
    • 立体感知是指在没有视觉和听觉刺激的情况下,通过触觉操作来识别三维物体的形状和形式,从而识别其身份的能力。[6]
    • 首先测试位置感,让患者看着肢体的远端移动,然后闭上眼睛询问患者移动的方向。[7]
  • 振动感:通过将振动128 CPS调谐叉的底座应用于伟大的脚趾并要求患者描述感觉来开始测试振动感。最好将患者闭合测试,并要求他们确定音叉是否振动。将振动调谐叉涂在皮肤上覆盖骨,而不是皮肤过度脂肪或肌肉,使振动通过大量的组织传播。[7]

[8]

[9]

治疗[编辑|编辑源]

参考[编辑|编辑源]

  1. 11.11.21.31.41.5沙拉比M,阿尔萨曼I。神经解剖学,后柱(背柱)。更新日期:2020年7月31日
  2. 22.1牛杰,丁L,李俊杰,金H,刘杰,李H,莫伯里A,巴迪亚TC,邓肯ID,儿子YJ,舍勒SS。直接背柱通路中上升体感轴突的形态组织。神经科学杂志。2013年11月6日;33(45):17691-709.
  3. 阿曼多·哈苏东根。感觉束-背柱(内侧丘系)通路。可从以下网址获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dw6him69c4..[持续访问:2020年12月12日]
  4. 帕莱切克J。背柱通路在内脏痛中的作用。生理学研究。2004;53:S125-30。
  5. 沃尔尼T,索利茨E,莱尼克P,我的奥利维克A。患腕管综合征的生产年龄个体的两点辨别和动觉障碍。职业健康杂志。2016年5月; 58(3):289-96。
  6. 舍曼T,塔迪P。立体感知。InStatPearls[互联网]2020年3月9日。StatPearls出版社。
  7. 77.1吉尔曼S.关节位置感和振动感:解剖组织和评估。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和精神病学杂志,2002年11月1日;73(5):473-7。
  8. UCD医学。神经学-专题10后柱和脊髓丘脑束的检查。可从以下网址获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enwsPUv-ls. [访问时间:2020年12月28日]
  9. 在线医学视频。正常感官检查;位置感。可从以下网站获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IdPvg80QP8[截止日期:2020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