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近端骨折

跳转到:导航搜索


损伤机制/病理过程|]

流行病学|]

phf是老年人中第三常见的骨折,仅次于股骨近端骨折和桡骨远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0%。[3]phf约占成人骨折的5.7%[5]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会增加,是65岁以上人群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6][7]平均年龄70岁(16-97岁)。[8]

在美国,约有37万例急诊是由于肱骨骨折,其中最常见的是phf,占2008年肱骨骨折的50%。[9]一项研究显示,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男性和女性PHFs的总体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分别为40.6 (95% CI 32.7, 48.5)和73.2 (95% CI 62.2, 84.1) / 100000人年。[10]

PHF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骨质疏松的老年妇女中最为普遍。除骨易碎外,由[3]

病因学|]

PHF最常见的两种机制:

  • 高度能量创伤(如运动损伤和机动车事故)
  • 低能量创伤(例如,从站立位置跌落或直接击中肩部)

相关条件|]

•神经损伤:常见的损伤是对神经的直接损伤[11]

•血管损伤:罕见,但更有可能出现骨折脱位。老年人患病的可能性更高。远端缺血的征象可能不存在,但大面积扩张的血肿、搏动性外出血、不明原因的低血压、迟发性贫血和相关的神经干或神经丛损伤应增加怀疑程度。[11]


临床表现|]

症状|]

  • 疼痛和肿胀
  • 减少运动

分类|]

PHF主要有两种分类(Neer和AO/OTA分类),还有一种是针对GT骨折的。

从不分类|]

四节段分类系统根据移位节段或部分的数量来描述phf,以及关节骨折和脱位的附加类别。GT、小结节、关节面和肱骨骨干是可能受累的节段。定义当分离大于1cm或成45°角时,段发生位移。[12]

段骨折:没有碎片满足位移标准。没有骨折碎片移位的骨折被定义为部分骨折,无论实际骨折线的数量或位置如何。

两部分的骨折一节段移位,即GT、小结节或解剖颈或手术颈水平的关节节段。

三部分骨折一例结节移位,一例手术颈骨折移位。剩余结节附着,发生旋转变形。

四部分骨折所有四个节段(结节、关节面和关节轴)均满足移位标准。关节节段通常外侧移位,与关节盂脱离接触。这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并且有发生缺血性坏死的高风险。

外翻影响的四部分骨折:这种模式在2002年被作为一个单独的类别增加。将头部旋转至外翻位置,并在结节之间向下推以容纳头部。关节面与关节盂保持接触,不向外侧移位。

骨折脱位和关节面损伤:由于脱臼代表更严重的损伤,更有可能发展为无血管坏死和

[13]

AO/OTA分类|]

AO/OTA 2007分类基于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关节/关节外、单焦点/双焦点类型,定义了三种主要类型(A、B和C)。[14]

•A型:关节外和单灶性

•B型:关节外和双焦点

•C型:关节型


诊断程序|]

放射学评估[15]|]

平原鉴别诊断|]

评估应首先检查受累肢体的神经和血管状况。评估整个肢体是否有可能骨折。并发骨折尤其见于高能损伤机制。最常与phf相关的损伤包括腋窝、肩胛上神经或臂丛神经损伤、腋窝动脉损伤、气胸、血胸和肩袖损伤。


结果测量|]

[16]

•手臂,肩膀和手的残疾得分[16]

[16]

•美国肩肘外科医生得分[16]


管理/干预措施|]

PHF可以保守治疗,预期骨折会愈合,患者会恢复该肩膀的功能。[2]治疗通常是吊带和早期活动范围练习,但有时也可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或假体关节置换术。选择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伴随的软组织损伤以及其他个体因素,如年龄、合并症、活动水平、骨质量和患者的动机。[3]

保守医疗管理|]

绝大多数非移位性phf的保守治疗成功,一些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报道,非手术治疗导致的并发症较少,手术干预并没有显示出功能和临床结果的显著改善。[17][18][19]

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一般用简单的吊带固定4 - 6周,盂肱关节处于静止位置,内旋,内收0°。[3]

最初保守治疗后的康复|]

目的:恢复活动范围和正常的肩部力量和最终功能[3]


< PHF后一周内>

  • 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在前抬、外展和外旋时早期被动活动肩部(前3周外旋应限制在30°-40°,以限制骨折的旋转应力)。
  • 预防因固定造成的并发症的教育)
  • 疼痛控制
  • 颈部、肘部、手腕和手的主动活动


< 3 ~ 5周>

  • 主动辅助动员


< 4周>

  • 屈曲、外展和内旋的次大等距运动


< 4 ~ 6周>

  • 主动活动(当不再需要吊带且骨折已得到充分巩固时);从仰卧位开始,逐渐过渡到坐姿。


< 8 ~ 12周>